古琴位列中国传统文化“琴棋书画”之首,被誉为现今世界上古老的、活着的艺术。2003年11月7日,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古琴存世量极少,为近年来大热藏品。10年前,一张清代古琴几千元;如今,几万元、甚或几十万元也难觅精品古琴,一张唐琴更是过亿元。古琴,令藏界瞩目。
古琴拍卖价格奇高
在拍场上知名度高的名琴就是那件“月露知音”。此琴长121厘米,仲尼式,桐木制,髹黑漆,龙池上部阴刻填金乾隆御题诗,龙池下阴刻填金“乾隆御赏”方形大印。此琴带有乾隆宫廷的楠木制黑漆原装盒,盒盖阴刻填金“明制月露知音大清乾隆辛酉年(1741)装”,钤印“永宝用之”。
大唐宝通有限公司近几年对古琴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月露知音琴--------------------价格:RMB3,210,000----日期:2016-08-18
古琴--------------------------价格:RMB1,320,000----日期:2017-08-13
蕉叶琴------------------------价格:RMB3,610,000----日期:2017-04-08
古琴--------------------------价格:RMB3,220,000----日期:2017-03-07
潞王制仲尼式“中和”琴--------价格:RMB4,310,000----日期:2016-05-15
近几年古琴市场成交的价格:
古琴--------------------------价格:RMB5,960,000----日期:2017-05-09
兰亭序巨杯----------------价格:RMB4,180,000----日期:2017-04-06
古琴--------------------------价格:RMB3,520,000----日期:2017-08-12
潞王制仲尼式“中和”琴--------价格:RMB4,120,000----日期:2016-09-18
古琴--------------------------价格:RMB1,370,000----日期:2016-06-06
2010年,一张北宋徽宗御制、清乾隆帝御铭的“松石间意”琴以1.37亿元天价成交,首次突破古琴亿元大关。到了2011年,古琴拍卖市场持续升温,古琴拍卖价格继续攀升。曾在2003年以891万元创下古琴拍卖纪录的唐“大圣遗音”伏羲式琴,在中国嘉德春拍会上以1.15亿元成交,成为目前拍卖市场第二件过亿的乐器。
这时,青年女古琴家林晨上场,坐在舞台外侧。南音的4位乐手也移向舞台两边,中间留给了舞者。这是梨园乐舞《嫦娥奔月》。
琵琶声起,我听到了古琴沉厚圆润的声音。渐渐地,二弦开始拉出旋律,古琴以泛音或应和,或从乐句中衍生出另一个旋律与之“对话”,之后三弦、箫依次加入,古琴始终自然地融入到南音“上四管”小家族中,不争奇不斗艳,也不躲闪犹豫,而是坦然大方地展示着它古雅雍容的本色,为南音相对高亮的音色补充进一抹沉稳醇厚,终成就了这场美妙的合乐——古琴与南音的首次相遇原来是这样的,这对于两门古老的艺术都是一次新鲜的尝试。
收藏古琴多选择干燥墙壁垂挂,不宜长久平放,以免“塌腰”。有的藏家只知重金收藏古琴,却不懂用心抚琴,远离了以人心解琴心、以琴心修人心的雅致琴道。古人抚琴,须衣冠整齐,焚香净手,心不外想,与今人抚琴大相径庭。
“琴者,禁也。禁止于邪,以正人心。”在古代,琴担负了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唐代职业琴家薛易简《琴诀》谓之:“琴为之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魄,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数千年来,古琴已成为传承文化精神、修身养性的一种道器。
文献记载,明初朱元璋建文华堂集各地琴家于宫廷,永乐帝下旨编《永乐琴书集成》,各朝皆大量制琴。明代不少藩王钟情于古琴艺术,传世品中不少出自藩王制琴。朱元璋第十七子宁王朱权,花12年时间辑录《神奇秘谱》,推动了明初琴艺的发展。琴学大家杨守稷称,“明宁、衡、益、潞四王皆能琴,潞琴多,益次之,宁、衡少。”私人收藏的明琴以明中晚期制品常见。末代潞王所制中和琴存量较大,崇祯时用作宫廷赏赐,拍卖场上的成交价也高。
“琴”为四艺之首,是文人墨客必备的才识,而民间俗谚有云:“千年琵琶万年筝,笛子只要一五更”,唢呐、二胡等也属于这类较易上手的乐器。可见,无论是哪种乐器哪种音乐,都无法用标准的“艺术性”来衡量,因为其中融入的悲喜、聚散等朴实无华的人生况味,同样值得咀嚼。本地藏友巫先生近十年来收藏了众多乐器,其中尤以小提琴为主,“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有了更强烈的精神需求,他们更加注重个人修养和感觉上的享受,”他说,刚先时他收藏乐器纯碎是出于爱好,但后来发现小提琴有巨大的增值空间,一把好的小提琴现在每年的涨幅至少在2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