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袁耀的作品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我国古代的建筑文化,而且还欣赏到了作者的创作风貌。由于袁耀的界画山水作品在市场中的价格不菲,所以在近几年的艺术品市场中,出现了不少袁耀界画的临摹品。那么在鉴别这些作品时,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在今天的《辨伪一分钟》里,我们就为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这儿有两幅作品,其中一幅是袁耀创作的《八蜀栈连云》,而另外一幅则是真品。我们先来看看这幅真迹,作品注重大轮廓形象和曲线弧度,山形奇峭,树木浓茂,用笔粗豪,笔墨非常流畅,作者将雄伟壮阔的山色与楼阁建筑很好地融为了一体。我们再来看看这幅真品,用笔比较粗糙,浓淡变化散乱,缺少立体感和层次感,而且画中的线条拖沓、轻飘,把持不定,这件仿品与真迹虽然构图有些像,但是伪作者在模仿别人时,总是不可避免地流露出自己的个性特征,因此与真品还是有明显区别的。
大唐宝通有限公司近几年对袁耀字画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宫苑清荷图轴绢本设色----------价格:RMB1,430,000----日期:2016-06-12
袁耀山水袁耀山水--------------价格:RMB2,740,000----日期:2016-04-02
袁耀溪山图轴袁耀溪山图轴------价格:RMB4,240,000----日期:2017-09-08
宫苑清荷图轴绢本设色----------价格:RMB5,560,000----日期:2017-06-24
袁耀溪山图轴袁耀溪山图轴------价格:RMB4,770,000----日期:2016-05-28
近几年袁耀字画市场成交的价格:
袁耀溪山图轴袁耀溪山图轴------价格:RMB1,450,000----日期:2017-09-11
袁耀山水袁耀山水--------------价格:RMB3,610,000----日期:2016-07-22
袁耀款蓬莱仙境图立轴袁耀款----价格:RMB5,910,000----日期:2017-10-04
袁耀溪山图轴袁耀溪山图轴------价格:RMB1,260,000----日期:2017-07-09
袁耀溪山图轴袁耀溪山图轴------价格:RMB3,440,000----日期:2016-11-15
袁江生前就是职业画家,在扬州购买他画的主要是当时在扬州经营盐业的盐商。在扬州的盐商主要分为山西和安徽两地,安徽的盐商喜欢“扬州八怪”一路的写意花卉和竹石,山西的盐商则钟情于袁江的界画山水楼阁。袁江作品流传在民间的作品较多。据说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北京古画商人,由山西运至北京的袁氏父子真迹,大小不下百幅。日本人尤其喜爱“二袁”的作品,他们往往会到美国纽约去购买。1983年纽约市场上曾推出过袁江的《桃花园》绢本屏风,由于描绘的是想象中的桃花园景色,富丽秀美,极富观赏价值。后被一藏家以6.325万美元收购,这个价格在当时清代画家中属较高的。1990年袁江的《雪江归渔》绢本立轴在纽约卖到7万美元;《归猎诗意图》卖到4.5万美元。1994年袁江的《亭台仙阁图》在纽约苏富比拍卖会上以22.25万美元成交;1998年袁江1706年作的《仿宋人山水》通景屏条在北京翰海拍卖会上以264万元成交,创当时袁江作品市场高价。步入21世纪后,随着中国书画价格的大幅上扬,袁江作品也水涨船高,2005年袁江的《汉宫春晓图》和山水十二屏条分别在翰海和中贸圣佳以89万元和88万元成交。2010年北京保利推出袁江1718年作《蓬莱仙岛十二通景屏》,此作原为北平大书画家、鉴藏家金城的旧藏,上拍后,受到众多买家热烈追捧,后以1456万元成交,不仅创下袁江作品新高,而且价格突破了千万元大关。2012年袁1712年作《深柳读书堂》立轴在中贸圣佳获价1012万元,再次突破千万元大关。2013年《江山尽览图》在西泠印社获价345万元。近两年,由于艺术市场出现大幅调整,袁江的作品在市场上很少见,主要是拥有袁江作品的藏家一般不肯轻易抛出,尤其是在行情低迷的情况。从袁江存世的作品看,几乎见不到袁江敷衍的作品,几乎张张精彩。
临摹的作品。一些书画“传世名作”是靠“摹本”形式流传至今。例如晋朝王羲之的《兰亭序》真迹,世久无存。但有虞世南本、遂良(米芾诗题)本,冯承素本等摹本流传下来。这些历代名人书法大家临摹王羲之的作品,其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经济价值不言而喻。仿造的作品。历史上一些书画名家的作品相继失传,于是就出现了以仿品来替代真迹的方法,来填补书画史上某一作者代表作品的空缺。
袁耀是擅画条屏的高手。袁耀(生卒年未详)为袁江之子(一说侄),字昭道,江苏江都(今扬州)人。袁耀能继承父亲的风格,后来“习画疾飞猛晋”,竟与父亲同名,也称“二袁”。有关其平生文字记载极少,但流传作品较多。袁耀早年在家乡扬州作画,与在扬州经营盐业的山西商人颇多交往。约在乾隆十二年(1747)之后,袁耀北上晋地,到山西盐商太原尉姓家中作画多年,作品包括有卷、轴、册页、横幅、扇面等。袁耀的晚年仍然回到家乡扬州,与“扬州八怪”中的画家罗聘(1733—1799)相识并亦有交往,一起合作过图册。袁耀在扬州继续从事其绘画创作,大约卒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之后。袁耀精于界画,而且擅长山水、人物、花鸟,宗法宋元。尤其作山水楼阁,构图繁复,场面宏大,设色讲究,局部精细入微,其精品胜于袁江。在他的存世作品中,绘制12条画组成的通景屏是袁耀拿手绝活,他善于“经营位置”,通盘考虑全图的总体效果,同时,又能考虑条屏在分割后,每一条画面的相对独立性。袁耀的绘画素材多为古代宫苑,尤其继承青绿山水传统。他将雄伟壮阔的山色与富丽堂皇的楼阁,很好地融为一体,既精细入微,又气势磅礴,有力地提高了“界画”的表现能力。传世作品有《水殿纳凉图》、《阿房宫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