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2-10 14:46
这件青花诗文笔筒高19厘米,直筒形,端庄周正。外壁以精美的小楷书《腾王阁序》青花诗文,字体工整清秀,笔法精细;脐状底处以青花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款,青花色泽典雅,胎质匀润细腻,为康熙时期经典器型。
此外,油画专场也颇具实力,徐悲鸿、赵无极、林风眠、关良、吴冠中、罗中立等大师的精品将在此亮相。
在2007年古玩文化艺术品交易夏季艺术品拍卖会上,明崇祯青花百子图笔筒以212.8万元成交,此笔筒呈色艳丽而沉着,构图错落有致,人物众多,轮廓线条清晰,笔筒外壁下部塑有三个兽面,形式新颖,极为少见,且保存完整,实为难得。
笔筒是中国古代除笔、墨、纸、砚以外重要的文房用具,大约出现在明朝中晚期。笔筒因使用方便,很快就风靡天下,至今仍盛而不衰。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以前的瓷笔筒,因存量很小,一直是藏家追寻的目标,但晚清和民国时期出产的瓷笔筒存世量还很大。
去年在“翦淞阁文房宝玩”专场上,一个“明周制鱼龙海兽紫檀笔筒”以5520万元成交。3月12日,纽约拍场上,一对清乾隆粉彩描金笔筒终以198.6万美元和153.8万美元成交。小小笔筒拍出如此高价,着实令人惊喜。
笔筒从明末至清一直盛而不衰;成为古代文人墨客们案头工具中不可替代的美器。如今,精美的老笔筒早巳成为收藏市场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现如今收藏笔筒不再是一种文房用具的器物收藏,更是一种文化和历史的收藏,烧造工艺越难价值就越高,文化含量越高的笔筒价值越高。海内外收藏者一致认为笔筒收藏的前景看好、投资看广、价格看涨。
笔筒的制作材质丰富多样,外形或典雅活泼,或精美灵巧,透露出浓浓的文化意蕴和历史风情。虽说笔筒是收藏当中的“小器物”,2004年春拍上,明末清初青花《婴戏图》大笔筒以121万元成交。北京2004年拍卖会上,清康熙青花《竹林七贤》笔筒成交价高达110万元。乾隆年间一只“鹿鹤同春”的白玉笔筒曾在香港佳得士2007年的拍卖会上,拍出过5408万港元的天价,并终以此价成交,可见这笔筒,物件虽小,价值绝不在其他珍稀古玩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