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拍北京古玩古玩心瓷器相关门类推出三大专场,总成交额高达8.04亿港元。但其中两大专场均为单品专场。其常设的“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品”专场获得3.76亿港元成交额,一件“明永乐青花折枝瑞果纹梅瓶”以4828万港元问鼎,彰显明代精品实力。紧随其后的“清乾隆黄地青花折枝花果纹”拍出4156万港元的价格,有趣的是一件“清雍正斗彩鸡缸杯”以3316万港元位居第三位,再次印证清代宫廷仿制瓷器的高超技艺。而位居其后的清乾隆粉彩和明宣德青花均为各时期重要瓷器品种,千余万港元的价格也足以见得中级藏家的购买实力。回顾去年秋拍,香港苏富比推出四大专场,共斩获11.48亿港元。单一拍品专场“秋葵宫妆:成化青花宫盌”获得1.41亿港元成交额;来自日本的“精度珍藏清代御瓷”专场的“清乾隆豆青釉浮雕瑞蝠双鱼“百寿”图如意耳瓶”以8860万港元问鼎全场,全场六件拍品斩获1.5亿港元的高价;常设专场“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品”以超出今年春拍近一倍的上拍量获得8亿余港元的总成交额,虽然明代瓷器表现不俗,但不到八千万港币的成交价与位居首位的“明永乐鎏金铜释迦牟尼佛坐像”相去甚远。就去年秋拍的成交状况而言,虽然高价位精品方面不及今年春拍,但中低价位拍品无论量、价均有明显优势。去年春拍,香港苏富比三大专场总成交额为4.86亿港元,其中单品专场“瑞莲溢芳康熙御制珐琅彩”以7404万港元成交,玫茵堂专场延续下滑态势仅获得7767万港元成交额,而其常设专场“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品”也仅以3.35亿港元收槌。就成交状况而言,虽然拍品数量远超过今年春拍,但无论其精品还是中等拍品的价格却相距甚远。综合而言,香港苏富比环比下滑主要因中档拍品数量不足,而同比的大幅度升温则源于天价精品的优势。如此我们不难理解仇国仕先生话语背后的含义,即今年春拍香港苏富比瓷器拍品中千万级拍品上拍数量的欠缺。
大唐宝通有限公司近几年对大清乾隆青花瓷器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清乾隆青花开光八宝纹双灵芝----价格:RMB2,710,000----日期:2017-07-07
清乾隆青花八宝纹双耳扁瓶------价格:RMB5,560,000----日期:2016-11-22
青花粉彩缠枝花卉开光梅菊图----价格:RMB3,670,000----日期:2016-09-18
清乾隆青花缠枝莲双耳鹿头尊----价格:RMB3,320,000----日期:2016-05-11
清乾隆青花釉里红海水龙纹扁----价格:RMB1,970,000----日期:2017-04-16
近几年大清乾隆青花瓷器市场成交的价格:
青花缠枝蕃莲八宝双耳出戟盖----价格:RMB1,240,000----日期:2016-06-06
清乾隆青花缠枝莲双耳鹿头尊----价格:RMB4,940,000----日期:2016-07-17
清乾隆青花八吉祥纹盉壶--------价格:RMB4,550,000----日期:2016-09-16
青花龙生九子灵芝花口瓶--------价格:RMB5,210,000----日期:2017-06-07
青花缠枝蕃莲八宝双耳出戟盖----价格:RMB3,960,000----日期:2016-12-08
总之,鉴定时千万不可马虎,一定要认真分析其造型,胎质的坚硬细腻程度,白釉的肥厚莹润,纹饰绘制,青花的发色,同时也要注意年款的书写用笔与神韵、器物的手感与重量等。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
粉彩瓷叫软彩瓷,景德镇窑四大传统名瓷之一,是以粉彩为主要装饰手法的瓷器品种。粉彩是一种釉上(在瓷胎上)彩绘经低温烧成的彩绘方法。粉彩瓷器是清康熙晚期在五彩瓷基础上,受珐琅彩瓷制作工艺的影响而创造的一种釉上彩新品种,从康熙晚期创烧,后历朝流行不衰。
清乾隆青花福寿纹扁瓶
存世量极为稀少的“大清乾隆年制款青花缠枝开光粉彩花卉碗一对”,细腻光洁、青花鲜艳、造型古朴多样、纹饰优美让人如痴如醉。美得犹豫一幅画,整体构图饱满,线条勾勒清新,层次丰富,美得动人心魄,非一般匠人所能及也。看上去自然而然让人感受到宁静、端详、舒适。其缠枝花卉纹富丽雄浑、画风豪放,绘画层次繁多,与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情趣大相径庭,具有强烈的美学效果和时代风格。
器足较前朝宽厚、足脊滚圆,有的涂以黄色或黑色釉。足器近釉处,多有刮削胎体留下一圈小锯齿痕。
官窑年款,多数是篆书体“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图书印章款,单个也有“乾隆年制”四字篆书图书印章款。楷书款比较少。民窑器物上的家藏款不大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