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2-02 16:04
在艺术品投资领域,玉器一直拥有热烈的氛围。在国际拍场上,佳士得上拍的高古玉器数量多。北京瀚海、北京保利等内地拍卖公司也常年持续推出玉器类拍品。2011年北京保利秋拍古董珍玩夜场,一件清道光“慎德堂宝”交龙钮宝玺以9085万元成交;一件乾隆“太上皇帝”圆玺以6800万元起拍,并以1.61亿的天价成交,刷新了御制玉玺和白玉拍卖的世界纪录。玉器的价格虽进入了亿元时代,但其鉴定难度亦加大,在收藏市场火爆的今天,藏家应如何辨别玉器的真假?玉器收藏将何去何从?
投资要有耐心
当前,在国内拍场上,玉器藏品基本上都是明清玉器,究其原因,张慧认为:“首先,现代人对玉器的审美观尚停留在感官认知领域,雕工精美、晶莹剔透的明清玉器,自然受人追捧。其次,目前对于古玉真伪的鉴定,尚无科学技术手段和理论依据,只停留在眼学的层面上,收藏古玉需要有多年的实战修炼,如果解决不了鉴定问题,市场自然认同度低,价格也上不去。未来,随着更多的民间古玉真品面市,将会吸引更多有实力的投资者进入这个领域,市场交易也会越来越规范,市场将趋于繁荣,这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古玉投资者要有耐心,才能有收获。”
中国人爱玉自古有之,在儒家文化中,更是将玉与君子联系起来——“君子比德于玉”、“君子重玉轻珉”的观念盛行。北京古玉收藏鉴赏家、古玉社创始人张慧表示:“玉器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和民族象征,已经深植于中国人的骨髓之中。玉器,特别是古玉已经成为富裕阶层投资、收藏的,价格上也容易炒作,甚至出现天价。
”中华玉文明自从8000年前的兴隆洼文化一直到今天,从未间断,其本身就是整个中华文明的典型代表。张慧认为:“玉器从古代就是神器、王器、礼器,它是统治者地位和权力的象征,不是普通老百姓可以拥有的。古玉自从西周开始,就已经是帝王将相和文人墨客竞相收藏的藏品,经过历代藏家的搜集,流散于市场的真古玉已经成为非常稀缺的不可再生资源。相对于明清玉器和现代玉器来说,无论是从文化鉴赏还是从投资的角度,收藏高古玉更具有投资潜力。”
日前,新石器时期玉器精品在中国古代神玉展举行,这是中国艺术馆首次推出“古代玉器专题”的展出。此次展出包括璧、琮、玉镯、锥形玉器、吸玉带及环等玉器。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各个朝代有代表性的玉器。展览的举办,让人联想到艺术品市场中的玉器收藏与拍卖。
纵观历年的玉器拍卖,海外以新石器时代、商周、战汉时期的数量较多,内地则汉代玉器多些。张慧表示:“国内的几大知名拍卖行,基本上只能委托明清时期的精品玉器上拍,战汉玉器和高古玉很少受理。现在出现在拍场上高价成交的,基本上是海外回流文物,或者是传承有序的传世品,但相对于民间庞大的藏品数量,能够上拍成功的拍品寥寥无几。国外的拍卖行则没有这个限制,而且国外的收藏家对中国玉文化的理解和鉴赏水平,要比国内普通投资者深厚得多。”
藏家和投资者应该如何判断玉器的收藏价值呢?在张慧看来,古玉的价格主要受雕工、玉料、时代等因素的影响。“如果将古玉价格从低往高排列的话,就雕工而言为:素面、阴线刻、剔地浅浮雕、透雕、高浮雕、圆雕;就玉料而言为:地方料、碧玉、青玉、青黄玉、青白玉、白玉、羊脂玉;就时代而言,高古玉器遵循:新石器时期、商、西周、春秋战国、汉代;古玉和明清玉器遵循:民国、明代、唐、宋、元、清中期。当然,玉质、工艺也要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看才行,防范闹出‘和田玉猪龙’的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