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商铺首页 >> 行业资讯 >> 详情

怎样在网上鉴定倪元璐字画

时间:2017-11-20 01:04

  倪元璐字画书法是中国特有的、具有四维特征的抽象符号艺术,它体现了万事万物的“对立统一”的基本规律,又反映了人作为主体的精神、气质、学识和修养。明代末叶作为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无论是哲学、文学,还是艺术,都表现出强烈的个性解放思潮。今季佳士得中国古代书画拍场上将为藏家们呈献多幅能代表晚明书法变革潮流的书法家之精彩作品,包括王铎的水墨绫本《草书诗卷》(估价:15,000,000-20,000,000港元/1,935,500-2,581,000美元);著名学者倪元璐的水墨绢本《行草五言律》(估价:1,500,000-2,000,000港元/193,500-258,100美元)以及张瑞图的水墨绢本《草书心经》(估价:6,000,000-8,000,000港元/774,200-1,032,300美元)等,他们写下了中国书法史上帖学行草书的时代新貌。

  倪元璐为明代著名书法家。在晚明书坛,其书法亦奇倔俊爽,个性极其鲜明。此季拍场将为藏家带来倪元璐的水墨绢本《行草五言律》(估价:1,500,000-2,000,000港元/193,500-258,100美元)。在该幅作品中,他毫不费力地运用亁和湿的墨来展示有力而大胆的笔触,书法行间整齐宽敞,颇具风骨凌厉之气势,风格独标。倪元为忠烈之臣,自责于无法挽救国家对抗满族入侵,后于1644年自缢,当时才52岁。他的书法超逸不凡,点画行迹了其气节,提醒着世人他为国牺牲的故事,并象征了他这份极高的美德、骄傲和学养。如此珍罕重要的草书真迹,想必定能得到识者的珍爱。

  倪元璐字玉汝,号鸿宝,又号园客,祖籍浙江上虞,万历二十一年(一五九三)闰十一月生于山阴(今绍兴市)。天启二年(一六二二)进士,历官翰林院编修、侍讲、北京国子监司业、国子监祭酒、兵部右侍郎、户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端恭勤勉,正直敢言,故为当权者所忌,尤遭内阁首辅温体仁排抑。崇祯十七年(一六四四)三月十九日,李自成农民军攻入北京城,明朝灭亡,倪元璐在京城家中自缢殉国。身后,南明朝廷赠谥文正,清朝于顺治十年(一六五三)追谥文贞,后因避雍正帝胤禛讳仍改称文正。

  史载倪元璐成进士后,在翰林院为庶吉士时,与黄道周、王铎关系密,欣赏者呼为“三株树”,嫉妒者呼为“三狂人”。三人曾相约攻习书法,黄学钟繇、王学王献之、倪学颜真卿。据倪元璐自述则于颜真卿外,又对苏东坡情有独钟,用功甚深。从倪元璐书法的整体风格看,的确继承了颜、苏二家用笔沉实,结体端稳的主要特征,尤其是他的小字尺牍、册页和横卷,从点画的敦厚、转折的顿按、字形的紧密以及体势的欹斜等方面,都流露出浓厚的苏字意趣,显示出他对苏东坡书风的喜爱和追摹更为深入、持久。此卷作于崇祯十一年,倪元璐时年四十六岁,经过多年的实践积累,书写技巧已经相当娴熟,书风面貌也进入稳定阶段,再加上此时作者生活闲适,心境轻松,所以通篇写得从容稳健,流畅洒脱。其运笔的娴熟率意与墨色干湿的自然转换,增强了作品整体气韵的贯通以及虚实变化,而若干枯笔之处,则别有一种朦胧苍茫的趣味。这些效果都典型地展现出倪元璐书法成熟面目的神态及魅力。

  大唐宝通有限公司近几年对倪元璐字画市场价格分析估价表:

  倪璐断山图立轴纸本墨笔--------价格:RMB4,390,000----日期:2016-12-26

  倪璐草书七言诗立轴水墨绢------价格:RMB4,990,000----日期:2017-08-12

  倪璐行书轴--------------------价格:RMB5,130,000----日期:2016-02-05

  倪璐秋江放棹立轴绢本----------价格:RMB4,940,000----日期:2016-09-20

  倪璐行书轴--------------------价格:RMB4,810,000----日期:2016-05-18

  倪璐书法----------------------价格:RMB5,120,000----日期:2016-09-21

  草书五言诗立轴绫本------------价格:RMB4,240,000----日期:2017-01-23

  倪璐行书一件扇片金笺----------价格:RMB1,380,000----日期:2016-12-01

  倪璐草书五言诗立轴绫本--------价格:RMB4,740,000----日期:2017-01-08

  精擅书法之外,倪元璐也兼能绘画,尤喜作简笔山水及松竹文石。此卷后半段的画石先以轻松的细笔勾勒轮廓,略施以干笔皴擦,再通过浓淡不同的渲染分出阴阳向背,后用浓墨点苔精神,构图生动灵秀,虽只区区一石,却蕴含著起伏、轻重的变化效果,颇有以小见大之势。在倪元璐存世的画作中,水墨文石是多见的题材,往往配以凝练、隽永的识语,简远清新,意味深长。这类作品不仅代表了倪元璐的审美追求与习惯样式,同时更是作者清峻磊落,卓然不群的人格精神的写照,面对此卷中的灵石,亦当作如是观。

  应该指出的是,在晚明具有个性风格的书家群体中,倪元璐是相对特殊的一位。尽管他的书法造诣和声望都达到相当的高度,然而对于此道,他似乎并不像张瑞图、王铎那样投入和耽迷。相比之下,张、王更接近于是纯粹当行的书法家,而倪元璐则把精力主要投入到立德建言、为官施政以及研究学问方面,书法只是陶冶情操的余事。在这一点上,他与视书法为“学问中第七、八乘事”的黄道周堪称志同道合。由此可以推断,倪、黄与张、王在大节出处上的殊途,亦非偶然。因此,倪元璐的作品存世数量要比同时其它书家少许多,而像此卷这样的书画合璧之作更是稀如星凤。不过这种情况丝毫不影响他在书法史上的地位和名望,相反,在推崇人格、修养,注意大节、义气的文化传统作用下,倪、黄的书画作品因其作者的历史地位及影响,更受到后人的珍爱与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