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州石砚台对于古代的中国人来说,“文房四宝”可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件,砚台由于性质坚固,传百世而不朽,又被历代文人作为珍玩藏品之选,砚台文化可谓源远流长。在一些名人墓葬中,也了许多珍贵的古砚。其中,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所出石砚,呈不规则的圆形,所附石研子相当大,几占砚面面积的1/4。汉代石砚的造型趋于规整,主要有圆形和长方形两种,研子的体积较前缩小。圆砚多附三足且有隆起之盖,盖底当中留出凹窝,以备盖砚时容纳研子。精致的圆砚在盖面上常镂出旋绕的蟠螭纹,如河北望都所村、北京南乐宋耿洛等地的汉墓所出者。
另外,湖北当阳刘子汉墓中还出过一件此式陶砚。长方形砚原来只是一块石板,如洛阳烧沟632号汉墓所出者。这种砚或被称为黛砚,但在居延金关,此式砚与屯戍遗物同出,根据该地点的军事性质,可知长方形砚并非均供画眉之用。山东临沂金雀山11号汉墓所出长方形石砚,附漆砚盒,盖、底均绘有云气禽兽纹。
浅谈砚台的收藏
砚与笔、墨、纸并称“文房四宝”,中国历代的文化人对砚台都无比珍爱,赏砚藏砚也是古代的一种时尚。砚台随着社会历史的演变,浓缩了中国各个朝代文化、经济乃至审美意识的各种信息。如今,砚台完成了由实用品到艺术品的转化,因而也造就了它独特的收藏理财的价值。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砚台成为现代人眼中的古物,寻常人家中极为少见。记者也从文玩市场中了解到,经过长时间的演变,砚台已不再是单纯的文具,成为了集雕刻、绘画于一身的精美工艺品,成为文人墨客收藏的对象。
不可否认,砚台是中国文明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使用价值。不少石质优美、雕琢精细的歙砚,被收藏家视为珍宝。只是,很多人并不了解这些巴掌大的事物魅力何在。
若要深究砚台的起源,可能要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即当时人类打造工具的研磨器。
大唐宝通有限公司近几年对易州石砚台市场价格分析估价表:
韘纹松花石砚------------------价格:RMB4,870,000----日期:2017-06-03
宋风字形双足端砚配红木砚------价格:RMB4,450,000----日期:2016-07-03
宋风字形双足端砚配红木砚------价格:RMB1,550,000----日期:2017-01-09
清石鼓砚一套------------------价格:RMB5,680,000----日期:2016-01-09
清乾隆青花釉里红盏托----------价格:RMB2,530,000----日期:2016-09-24
明空白期携琴访友梅瓶----------价格:RMB5,950,000----日期:2017-07-25
清松花石砚台水孟一组----------价格:RMB5,480,000----日期:2017-01-13
康熙御铭夔龙纹松花石砚--------价格:RMB4,680,000----日期:2017-02-09
清石砚台二件------------------价格:RMB5,510,000----日期:2017-07-05
清铜刻八宝龙凤纹盒、石砚台----价格:RMB2,850,000----日期:2016-11-18
资料显示,砚台又称研,是一种研墨的工具,它是伴随笔墨发展起来的,早出现的砚台是石砚。由于汉代人发明了人工制墨,墨可以直接在砚上研磨,于是砚台开始发展起来,随后出现了铜砚、陶砚、银砚、木胎漆砂砚等;六朝至隋朝突出的就是瓷砚的出现;唐代是砚台的重要发展时期,出现了端石和歙石两大砚材;明清时期制砚的材质更加丰富,出现了瓦砚、铁砚、锡砚、玉砚、砚、竹砚等。
虽然根据制砚原料的不同,有石砚、玉砚、陶砚等不同叫法,但从实用的角度,一般只有瓦砚和石砚两大类。瓦砚按照制作的不同,分澄泥砚和砖瓦砚两种;石砚按照产地,又分为端砚、歙砚、乌金砚、灵岩石砚、开化石砚、大沽石砚、沉州石砚、溪石砚、洮石砚、紫金石砚、辽砚、松花石砚等十多个品种。
除石砚以外,我国还生产过一些由特殊材料制作的墨砚,如陶砚、泥砚、水晶砚、砖砚、纸砚、橡皮砚等。而四大名砚之一的澄泥砚就是陶砚的延伸版。唐朝韩愈在《瘗砚文》中说的,“土乎成质,陶乎成器”,就是指澄泥砚。秦汉时建筑宫殿用的砖瓦,多采用澄泥制法,后来有人用这些砖瓦改制为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