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藏品,要什么样的生活都不过分,一个电话可能就改变您的生活!
康熙双喜青花瓷青花瓷占据了康熙朝瓷器拍卖市场的半壁江山,此时期成交价前10名中,有4件青花瓷器,其中“清康熙青花团花锯齿纹摇铃尊”,长期流落海外,目前暂只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和香港天民楼发现同类作品,存世罕见可见一斑。博纳古董拍卖网指出摇铃尊是康熙时期景德镇模仿藏传佛教法器长柄铜铃而创新的样式,它的用途多为皇室对藏传佛教寺庙及高僧的赏赐,在拍卖会上备受青睐。
早期青花胎体厚重,釉面肥润呈现青白色,有缩釉和小棕眼,器物口部往往刷一层酱釉,底足处理不是很细腻,有粘砂,不光滑现象,器物底足内常见放射状的痕,许多大盘及琢器的底足出现台阶的形状,俗称“二层台”。双圈足也在这一时期大量流行,尤以大盘居多,里圈都较外圈矮,两圈间无釉。中期青花胎体洁白坚硬,很少有杂质,胎体薄厚适中,注重修胎,釉面有粉白和浆白两种,粉白釉面硬度高,浆白釉面略疏松,偶有小开片,还有一种亮白釉。底足露胎处光滑细致,多呈泥鳅背状,少见炎石红,瓷器的质量明显提高胎釉结合紧密,器内外壁及底足釉色基本一致,当时还出现用精细淘洗的浆泥制成的瓷胎,俗称“浆胎”胎体偏轻。晚期青花呈青白釉,亮青釉居多,胎体比中期要轻,底足普遍平切,切削整齐。
康熙双喜青花瓷交易为何经久不衰,康熙双喜青花瓷成交价格
康熙官、民窑瓷器传世颇多,据其时代特征,结合民窑器贯穿本朝始末的干支年款,加以归纳,历时六十一年的康熙瓷器,其原貌便清晰可见,并能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
香港佳士得“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秋季拍卖专场共取得5.28亿港元的总成交额,成交率以项目计算为64%,以成交额计算为79%。
康熙双喜青花瓷_本公司近期估价:
清康熙青花海兽直颈瓶----------估价:RMB2,750,000---估价日期:2017-05-03
青花人物碗--------------------估价:RMB2,690,000---估价日期:2016-03-03
青花人物碗--------------------估价:RMB3,760,000---估价日期:2016-05-15
康熙双喜青花瓷_近几年成交记录:
青花松竹梅纹斗笠碗------------成交价:RMB2,750,000---成交日期:2016-01-27
清康熙青花人物故事纹方尊------成交价:RMB2,980,000---成交日期:2016-04-08
清康熙青花矾红「八仙献寿」----成交价:RMB2,350,000---成交日期:2017-04-09
清康熙青花寿笔筒--------------成交价:RMB3,830,000---成交日期:2017-05-02
清康熙青花釉裹红团花锯齿纹----成交价:RMB3,470,000---成交日期:2017-02-04
康熙双喜青花瓷近日拍卖价格,康熙双喜青花瓷价格
“英国里埃斯科珍藏重要中国瓷器”首先登场,总成交1亿,成交率为71%。明青花轮花纹绶带耳葫芦式扁瓶以2812万港元被亚洲行家竞得,成为本场拍品。虽然里埃斯科专场表现不如预期,但是接下来的,美国精粹收藏珍品专场则两点多多,该专场总成交1.05亿,成交率为93%。清乾隆苹果绿釉凸雕苍龙教子灯笼尊以3013万港元的高价拔得专场头筹。后登场的是“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包括苏竹庵珍藏古砚)”专场,总成交3.2亿,成交率为62%。一件清代康熙年间的青花万寿尊作为压轴之作,终不负众望以6452万港元成交。
继明代以来制作的外销瓷,此时有了新的发展,器型之繁、数量之多,为前所未有。常见器型有高大的撇口花觚、圆型与六方形的罐、墙壁上挂用的带流水龙头的盥洗瓶,还有筒瓶、樽、壶、军持、盆、盒、汤盘、洗、耳杯、鱼盘等,一般的花口折沿浅坦的大盘、碗类就更为多见。其中一种口似缺边的脸盘,为修面卫生用具。这些外销瓷,普遍呈高大器型,甚至有的盖钮也格外高长。品种有青花、五彩、粉彩、乌金釉、酱釉开光、蓝釉开光等。描金洋彩也常绘有开光。另一类仿日本风格的洋彩器,器型有板沿浅坦的盘与大型的觚、樽、罐类,多以五彩、粉彩、青花与红彩描金为饰。其中,罐、军持壶、执壶、菊辨缸、八方碗、大盘、花边盘、折沿盘之类的风格,尤其与日本江户时代“伊万里”(相当于康熙时)瓷器相似。专为西方定烧的器物,多加绘皇室、贵族的微章图案。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康熙五彩双凤缸,凤首戴有,是当时俄国彼得大帝在中国定烧的瓷器。
大唐宝通有限公司--正规艺术品公司
纵观近几年来的收藏市场,总体成交数据呈现出连年下滑态势,以至于市场上关于“回调”的探讨不绝于耳。然而,在每年的春秋两大拍卖中,却总能冒出一些“任性”成交的“亿元”拍卖数据,给低迷的市场提振信心。事实上,正是这些大收藏家们的“任性”表现,为助推艺术品市场整体的繁荣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信心支撑和资金源泉。
要说收藏圈里的“任性”帝,恐怕非刘益谦莫属了。因为他的每一次出手几乎都以天价追逐精品为主,且常常高调,因而广为业界“熟知”。笔者翻阅了其近的几次大手笔拍卖:2014年4月,他以2.81亿港元在香港苏富比拍得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刷新了中国瓷器世界拍卖纪录;同年11月26日,又以3.48亿港元拍下了被誉为唐卡之王的十五世纪“明永乐御制红阎摩敌刺绣唐卡”;2015年11月以1.139亿港元拍下“南宋官窑青釉八方弘纹瓶”;而今年在香港苏富比成交的张大千《桃源图》,买家正是刘益谦。
这一系列出手,在普通人看来或许只能以“有钱任性”来理解了。但深入分析,对于收藏家而言,艺术品收藏本身也是一种投资手段。其中精品资源是十分稀缺的。这就为投资留下了潜在增值空间。这也正是刺激收藏家参与的源动力。因此,面对转瞬即逝的精品资源和投资机遇,大收藏家往往只能通过“任性”举槌报价争抢。因为他们懂得:这一次得不到,在不确定的未来出现时,价格只能更高。收藏投资者作为艺术品的投资人,同时也是艺术品市场价位的推手和受益者。正是因为他们在两者之间不断转换身份,终促成了艺术品市场的繁荣与发展。
服务范围:古玩鉴定、古董鉴定、艺术品鉴览、艺术品拍卖、销售展览等。
委托征集单位:大唐宝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