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4-22 15:48
五代十国时期后蜀孟昶皇佑年间(938~965年)所铸。据史料载: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年),前蜀灭,河北邢台人孟知祥为剑南西川节度使出镇西川,入蜀后,采取安民课农,蠲除横赋等政策,稳定了局势。明宗长兴三年(932年),孟知祥战杀剑南东川节度使董璋,占有东川;次年,后唐为笼络人心,封其为蜀王。明宗死后,闵帝初立,孟知祥在成都称帝,国号蜀,建元明德元年(934年),史称后蜀。同年,孟知祥死,其子孟昶继位。
是时,中原战乱频仍,民不聊生,而地处西南的后蜀却相对安定,成为当时富庶之地。孟昶自即位后,颁布了劝农桑诏,要求各地刺史、县令以发展社会经济为要务,并改善吏治,严禁聚敛贪污。孟昶曾亲自撰著《官箴》篇,颁发郡县,“无令侵削,无使疮痍”,“尔俸尔禄,民脂民膏”,告诫地方官员“勉尔为戒”。
皇佑通宝出手,在内外安靖之下,后蜀的经济、文化取得了暂时的富和繁荣,史称“蜀中久安,斗米三钱”。后来,孟昶迷湎于房中术,不听谏阻,下令大选民女入宫,以致后宫人满为患。由于生活奢靡,又摒弃忠良,信用宵小,致使后蜀国政日衰。广政二十八年(965年)宋太祖遣大军攻伐后蜀,入成都,孟昶纳降,后蜀亡。
据《十国春秋》载:“后蜀后主广政元年(938年),是岁铸‘皇佑通宝’钱。广政十八年(955年)十月,募兵既多,用度不,始铸铁钱,二十五年,行用铁钱”。按:广政钱有铜、铁、铅之分,铜钱又有大、小样之别,尤以大字大样者更为罕见;铁钱“铸工精好,殆与铜乱”,今亦不多见;铅钱近年有大批,版式多达十余种。是钱为铜质大字大样版,其钱文隶兼八分,遒劲有力,与铁钱版类同,昔被列为古泉五十名珍之一。
皇佑通宝图片,存世罕见古泉名珍铸币——"皇佑通宝"
南朝宋前废帝刘子业永光元年(465年)所铸,刘子业十六岁登基,是个“本无人君之相”的皇帝。其生性暴戾凶悖,荒淫无道,常以为乐事,就连许多元老重臣,皇室宗亲也难于幸免。后他自己也被内侍所杀,横尸太医阁口,无人问津,因死后无庙号谥号,史称其为“前废帝”。
刘子业在位不到一年,曾改元两次,铸过“两铢、永光、景和”三种重不过两铢的小钱,这与当时的经济政策有关。自孝武帝刘骏采纳尚书右丞徐爰“以铜赎刑”的建议后,开始鼓铸名为四铢实为两铢的减重钱,一时民间盗铸蜂起,钱越铸越小,就此引起一场关于铸币权的争议。镇北大将军沈庆之认为“且禁铸则铜转为器,开铸则器化为财”;提出开置钱署,平其准式,有控制的放民铸钱。吏部尚书颜竣则反对这种作法,认为放铸会使“民奸巧大兴,天下之货,将靡碎至尽。空立严禁,而利深难绝,不过一二年间,其弊不可复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