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文化玉器的玉色约有七种:青色、墨绿色、浅黄色、橘黄色、赤褐色、乳白色及鸡骨白等,同红山文化玉器相比,良渚文化玉器上的沁色更为复杂。常见的有两种,一种为白色,一种为棕色。白色沁色或如薄雾,藏家成为水沁;或如石灰结扳,藏家称石灰沁,作品表面以变软,似有很厚的一层板结。有学者预测,这类情况可能是在玉器制造时降低玉材表面硬度而进行的特殊处理。
良渚文化玉器的造型有几何形和人物、动物形。几何形分圆曲形器,有璧、璜和镯等;直方形器有斧、铲等;圆方复合形器有琮弧刃等等。
本公司近几年对良渚文化玉镯市场分析估价: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玉兽面管----价格:RMB4,680,000----日期:2018-02-01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玉镯--------价格:RMB1,410,000----日期:2018-03-18
良渚文化玉镯------------------价格:RMB3,810,000----日期:2018-03-13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玉兽面管----价格:RMB4,790,000----日期:2018-01-24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玉镯--------价格:RMB1,660,000----日期:2017-11-03
良渚文化玉器的装饰纹样以人面纹、兽面纹和鸟纹为常见,还有一些锦地纹及二方连续花纹。人面纹分为正面人面纹与侧面人面纹两种。正面人面纹为完整的神像,头部有明显的阔冠,一些学者称之为“介”形冠,冠上有嵌羽毛装饰,人的眼部为环形。这类图案往往出现干非实用的,与巫术或权利有关的器物上。侧面人像图案有繁有简,一些图案如同正面图案的一半,有明显的羽冠。一些则很简单,尤其是柱形琮琮角上的人面图案,往往仅有头部的横向额线,鼻部的回纹及环形眼,无其他的面部装饰。数个不等的穿孔。其孔有一部分是两孔斜穿相。
良渚文化的玉器种类数量非常多,引起了国内学术界的高度重视,甚至提出了“玉器时代”说,以诠释玉器在中国古史分期上的重要地位。玉器的数量多,说明良渚时期玉料的用量很大,要有丰富的玉矿来供给。在良渚文化范围内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发现良渚时期的玉矿,有人就认为良渚玉料是从盛产玉的辽宁或新疆辗转运来。这个观点显然很难站得住脚,想象一下,在史前古社会,人口稀少,生产力低下,运载工具、交通工具简陋,良渚人如何能够从那么遥远的东北、西北,穿过无路的荒野莽林、高山大川把玉料运至东南的良渚文化圈内?天上不可能掉下玉石来,所以有的专家执着地认为,在良渚文化的区域里尤其是在良渚遗址群内的天目山余脉,一定存放着被人们遗忘了的古代玉石矿藏。文化可能消失,但是先民开采的古玉矿藏却应该是永恒存在的。
近几年良渚文化玉镯市场行情价格: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玉镯--------价格:RMB2,990,000----日期:2017-06-13
良诸文化良渚神面琮式玉镯------价格:RMB3,660,000----日期:2017-11-28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玉镯--------价格:RMB2,910,000----日期:2018-02-01
良渚文化玉镯------------------价格:RMB4,220,000----日期:2017-10-20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黄玉镯------价格:RMB2,240,000----日期:2017-09-12
文化玉器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遗址中发现的玉器。红山文化玉器早发现于辽宁省凌源县牛河梁遗址,1942年考古工作者曾在那里见到一件勾云纹玉佩。以后,在红山文化诸遗址中多有玉器发现,以凌源县牛河梁、三官甸子、喀左县东山嘴等遗址较多,内蒙古翁中特旗三星他拉、敖汉旗大洼、辽宁省阜新县胡头沟等处也有不少重要玉器发现。红山文化的成批玉器中多数为动物造型的装饰品,构成这一文化的显著特征。
、中华文明号称五千年,而红山文化玉器文化则至少存在了七八千年,可以说玉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传统的重要根基。红山文化玉器的历史价值在于,可以通过它看到红山文化时期的信仰、工艺,以及对生命和图腾的崇拜。“红山文化在玉器上次达到了高峰。”周南泉说,良渚文化、红山文化、齐家文化三个时期的玉器制作达到顶峰,其中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制作工艺,这也是红山玉器的科学价值。周南泉给记者展示了一件红山文化时期的玉罐,罐口呈椭圆状,“像这个罐子,它的口是椭圆形不是圆,而且有粗有细。从工艺上看,挖进去很规整,在没有机器的年代,红山先民就有这种水平。
一件红山玉器以253万元人民币拍卖成交。但是随着赝品的大量涌出,红山玉器市场的不公信,以及政策的限制,影响到红山玉器的价格。“现在有一个问题是民间的鉴定水平不高,一些民间藏家还瞎买。他自己认为可以看出来,实际上他的眼力还不到。20多年前一个玉龙可以是200多万,现在为什么拍不了。那件是很有把握的真品,藏家解放前就有它了。”周南泉说,鉴定水平的不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红山玉器的市场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