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文化玉琮因其具有精美绝伦的纹饰和重要的历史价值,以及巨大的艺术魅力,自古就被嗜玉者所追捧。宋代的一些影青瓷就开始模仿良渚玉琮的造型。清代的乾隆皇帝就嗜玉成瘾,他对良渚玉琮更是情有独钟。他曾在良渚玉琮上写道:“出幽辞子午,成器想石监石储。环宝汉京重,廉贞君子如。砚头沾墨雨,世外阅仙鱼。几陪清供,兴怀静赏余。”
精美的良渚玉琮反映了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它必将会激发人们进一步去研究、探讨,破译良渚时期的谜团。
按照事物稳定的原理及日常生活经验,无论是自然物还是人造物,都是上小下大。据此理,清乾隆弘历帝和清末著名经史学家吴大澂都认为玉琮上小下大。乾隆对琮的认识有诗文为证,他的玉琮的御制诗都是按玉琮上小下大的位置依次琢刻在琮四面的“天柱”上的。
本公司近几年对良渚文化玉琮市场分析估价: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青褐玉琮----价格:RMB1,370,000----日期:2017-06-19
良渚文化青玉琮----------------价格:RMB1,240,000----日期:2018-01-09
良渚文化兽面纹玉琮------------价格:RMB2,590,000----日期:2018-01-19
良渚文化钙化白玉琮------------价格:RMB1,110,000----日期:2018-02-17
古玉琮------------------------价格:RMB4,210,000----日期:2018-02-27
吴大澂对琮的认识有图为证,他的名著《古玉图考》中的组琮、黄琮线图都是按上小下大的位置来描的,而有一件“玉色纯黑的大琮”是按上大下小来描图,依据的大概是花纹的组合,其余琮都是依上小下大描图,说明吴大澂对玉琮的正确陈置方法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从乾隆到吴大澂,一直到良渚文化玉琮大规模之前的200多年间,良渚文化玉琮上小下大的陈置方式似已定论,而西方研究中国古玉的学者也从未提出过异议
本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考古学家从田野获得的手玉琮考古资料,分析玉琮四角的兽面图案排列方式,玉琮正确的陈置方法应是上大下小,这显得有点头重脚轻,似乎不合情理,但这是正确的陈置方法,并得到越来越多考古资料的证实。从江苏吴县草鞋山、武进寺墩、陕西福泉山、浙江余杭瑶山、反山墓地大批玉琮的地层、共存物及放置位置可以肯定,原来认为周汉间的大型玉琮,不仅属于良渚文化,而且正确的放置方法应是上大下小。那么玉琮为何要琢成上大下小有何含义这里作点初步的推论。
近几年良渚文化玉琮市场行情价格:
良渚文化神人兽面纹玉琮--------价格:RMB4,730,000----日期:2018-02-15
良渚文化神人兽面纹玉琮--------价格:RMB1,480,000----日期:2017-05-19
良褚文化玉琮------------------价格:RMB1,740,000----日期:2017-03-06
良褚文化玉琮------------------价格:RMB1,560,000----日期:2017-01-10
古玉琮------------------------价格:RMB1,280,000----日期:2018-02-20
据笔者对良渚文化玉琮的观察并结合古文献材料,玉琮上大下小是由其象征意义、祭祀用途和巫术方式决定的。
琮除上大下小外,还有一个特点是外方内圆。玉琮的象征意义这两点应结合起来考虑。上大和内圆均象征天,下小和外方均象征地。天在上面,地在下面,天大于地,琮孔的圆心象征天极与地极所在的点,琮四面直内槽象征擎柱着巨大天体的“天柱”。很多良渚文化玉琮在琢磨时其下面还有意打掉一块,这是琮下面象征阴间的缘故。四角仔细琢刻的简繁兽面纹,象征着当时巫术活动的情况。
因此,一件玉琮上面象征着天体,中间象征着充满原始宗教气氛的人间,下面象征着阴间。从这点上看,良渚文化玉琮、玉壁虽是分开琢制的,但琮璧又是合一的,古代文献记载的“璧琮”可能就是指琮璧合二为一的意思。再从玉琮实物来看,不少玉琮内孔极小,上面俨若一块玉璧。江苏武进寺墩3号良渚文化大墓的小孔玉琮,时全都竖着,上端对着天,这也可证明玉琮象征天地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