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蓝缠枝莲纹鼎式炉

名称:景泰蓝缠枝莲纹鼎式炉

供应商:北京宝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价格:面议

最小起订量:1/套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西大望路甲12号2号楼

手机:17710270818

联系人:汪坤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98689909

更新时间:2016-10-20

发布者IP:106.37.105.129

详细说明

  景泰蓝缠枝莲纹鼎式炉  最低价格 

  景泰蓝缠枝莲纹鼎式炉  精品绝版 

  景泰蓝缠枝莲纹鼎式炉  送礼的必选 

  景泰蓝缠枝莲纹鼎式炉  优质的服务 

  景泰蓝缠枝莲纹鼎式炉  收藏馈赠 

  景泰蓝缠枝莲纹鼎式炉  宝诚收藏网订购

  产品名称:景泰蓝缠枝莲纹鼎式炉

  主品配置:景泰蓝缠枝莲纹鼎式炉*1、收藏证书*1、荣誉证书*1、底座*1

  主品材质:铜胎、景泰蓝工艺

  主品尺寸:高约28.4cm、口径约17.1cm

  产品颜色:彩色

  生产地:北京

  景泰蓝,中国的著名特种瓷器工艺品之一,春秋时已有此技术,到明代景泰年间这种瓷器工艺技术制作达到了最巅峰,用这种技术制作的瓷器最为精美而著名,故后人称这种瓷器为“景泰蓝”。景泰蓝正名“铜胎掐丝珐琅”,俗名“珐蓝”,又称“嵌珐琅”,是一种在铜质的胎型上,用柔软的扁铜丝,掐成各种花纹焊上,然后把珐琅质的色釉填充在花纹内烧制而成的瓷器器物 。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间盛行,制作技艺比较成熟,使用的珐琅釉多以蓝色为主,故而得名“景泰蓝”。

  据此,中国元代后期已出现掐丝制品,应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而且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兽耳三环樽、勾莲鼎式炉、缠枝莲象耳炉等,应是我国元代晚期作品。在《宋史·外国列传》中记载:“大食国”本波斯之别称。“大食”,是宋、元时期中国对西亚阿拉伯地区的称谓。有关专家根据史料分析,“铜胎掐丝珐琅”大约于13世纪末,由阿拉伯国家传入中国。传入之初,被称作“大食窑器”、“鬼国窑器”和“佛郎嵌”。1935年中华民国北平市政秘书处编辑的《旧都略》在谈到景泰蓝起源时,援引《陶说》写道:珐琅,在过去叫“佛郎”,又叫“发郎”、“发蓝”,产于“拂”。唐书称拂即大秦。大秦即中世纪罗马帝国。据有关史料记载,13世纪下半叶,元蒙军队远征,横跨欧亚大陆入侵西亚,俘虏了大批有专业技能的工匠作为工奴输往后方,专为蒙古贵族生产豪华日用品。此时,阿拉伯地区流行华丽的金属胎珐琅制品。在这种情形下,烧造"大食窑器"的阿拉伯工匠带着烧造技术和主要原料来到中国。

  中国有句很有哲理的老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即使这种以金属为胎填敷珐琅釉料烧制而成的作品是舶来品,但在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艺术土壤上,也很快就融会了中华民族的传统风格,成为中国工艺美术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景泰蓝”这个称谓最先见于清宫造办处档案。清6年(1728)《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记载:“五月初五日,据圆明园来贴内称,本月四日,怡亲王郎中海望呈进活计内,奉旨:……珐琅葫芦式马褂瓶花纹群仙祝寿,花篮春盛亦俗气。今年珐琅海棠式盆再小,孔雀翎不好,另做。其仿景泰蓝珐琅瓶花不好。钦此。”这一记载,把仿景泰蓝时期的珐琅制品称作“景泰蓝珐琅”,这是目前所见"景泰蓝"称谓的最早文字记录。

  景泰蓝缠枝莲纹鼎式炉 样式 

  景泰蓝缠枝莲纹鼎式炉 价格 

  景泰蓝缠枝莲纹鼎式炉 正品行货 

  景泰蓝缠枝莲纹鼎式炉 全网最低价 

  景泰蓝缠枝莲纹鼎式炉 货到付款 

  宝诚收藏网是一家专业从事金银制品、邮票、钱币、玉石、书画、瓷器、名表等藏品销售的文化收藏公司。宝诚收藏网将收藏、投资与馈赠融为一体,通过电视媒体、报纸、网络购物等形式为广大收藏爱好者提供最具收藏投资价值的精品,并以收藏者的虔诚、从业者的专注、发展者的胆略、成功者的前瞻积极向前,不仅展现了优秀中国传统文化,更促进了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为客户提供最具文化内涵的、有收藏魅力和投资潜力的藏品;为员工提供不断学习、实践、实现人生梦想的平台;为社会贡献丰富多彩的文化动力、推动文化事业的传承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