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2-27 17:44
45度八八坑道金玉满堂高粱酒商务礼品接待酒每天清晨四、五点钟,刘虎的爷爷、奶奶和父母会外出劳作,早餐永远只有酱豆和红薯馍。这几乎是多数店人的生存状态——人多地少,交了公粮,不剩什么了。
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外出打工潮的兴起,茬茬的阜阳人走向北上、广、深等内线城。
1996年,18岁的刘虎和同乡远赴北京,干起了收废品的营生。虽然是下九流的行当,但其中的门道却点也不少——厂房、饭店、写字楼这些“肥肉”都有人盯着,好地盘轮不到人。没奈何的刘虎只好在居民小区里游荡,整天下来捞不了几个铜子儿。
某日,刘虎碰到个出破烂的老太太,俩人瞅着堆废铜烂铁磨叽了半晌,谈好价后,老太太又拿出箱污迹斑斑的酒,说按废铁的价卖。刘虎赶紧说纸箱和玻璃咋能和铁价比,您这不是讹我嘛。老太太翻动嘴皮,说酒还可以喝,你要不收我这堆破烂可不出了。刘虎盘算了下,勉强接受了。
刘虎把废品拉到回收站,废纸、废铁都卖了,那箱酒人家却不要。刘虎只好把酒放在三轮车上,继续收废品。在另个小区扯着喉咙喊的时候,有个老让刘虎等等,把他三轮车上的那箱酒来来回回的翻看了五、六遍,说想要。刘虎不知道价,麻着胆子说这可是好东西,您可别给个外行价。老乐,给出了每瓶酒130块的价,差点儿把刘虎吓尿。
在那个月均工才500元的年代,刘虎受到了的震撼。夜未眠,红着眼睛的刘虎做了个决定:收老酒。
看着插在刘虎三轮车上“收老酒”的硬纸子,阜阳老乡们没少嘲笑他。然而,在此后的个月里,刘虎的收入过了其他人年的水平。
刘虎靠收老酒成了万元户,这个消息不胫而走。有样学样,亲戚带亲戚的店人掀起了“老酒热”,不少人都想要跟着刘虎干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