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1.钢管自行车顾名思义就是“车架”是以钢管为材料制成。
2.钢管的材质种类和品牌可以细分为许多种。但是相同的地方是与碳纤和铝合金车架比起来,钢管的弹性最佳,吸震性最好。但是钢管的“形变的程度最大”,也就是一般说的“软”。
举例来说,一个钢制的汤匙可以让我们以双手弯曲它(形变),只要弯曲幅度不要太大,弯曲次数不要太多,它不会断掉;但是如果是一支铝合金制的汤匙,在汤匙断掉之前,它几乎是“固若金汤”的不为所动!
3.钢管靠材料和形变来吸收震动,碳纤车架则是利用碳纤材质的“震动衰减特性”来快速减震(就像菜刀上的木柄一样),严格讲起来,两者“吸震”的能力和方式不尽相同,若以骑士的舒适度而言,钢管的吸震方式提供骑士的舒适度最好。
4.低廉的钢管管材很便宜、很重,一旦掉漆、也非常容易生锈。就像您到处可见的古老通勤车和公路车。例如一辆10年前的淑女车,重量可能高达16公斤以上。
5.世界级品牌的钢管管材,像美国True Temper或是英国的Reynolds管材,刚性远远超越一般钢材因形变程度小了、重量也变得很轻、更没那么容易生锈!
好了,谈到这儿,那我们用另一个方式跟大家一起来了解三种材质单车表现出来的特性:
1.环法大赛里价值台币数十万元级以上的客制高级碳纤维公路赛车,就像赛道上高贵无比的方程式赛车一样,以发挥单车最大性能为宗旨,舒适度是次次次要考量!
2.一般市售碳纤公路车比较像路上可见的法拉利、或是保时捷跑车,虽然仍保留了一定程度的舒适性,但是仍以速度和性能为优先考量。
3.铝合金公路车很像廉价跑车,例如台湾曾经流行过的Subaru Impreza,很低、很硬、有相当抢眼的性能,但是也牺牲了非常多的舒适度。
4.高级的钢管公路车则像BMW轿车,虽然也很能跑,但是仍然强调舒适的驾驭感受!
在其他客观条件相同的情况下,BMW当然跑不过方程式赛车、也跑不过法拉利、甚至有时候、也有可能不如 Impreza。
最后我们还是大家一起来重新思索,我们真正需要的、到底是什么样的公路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