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基本说明
1.佛像名称:小佛像千佛万佛
2.佛像规格:订方自定规格,按要求大小塑造。
3.佛像材质:树脂玻璃钢(也可木雕;铸铜)
4.佛像工艺:采用玻璃钢材质的佛想表面经过磨光后可以喷金,喷进口珠光金,还可贴24K真金箔,需要彩绘的地方再进行彩绘。
产品特点
经济实惠,法相庄严,栩栩如生,各种材质,贴金彩绘,不易褪色变形,可长期放置,按要求定做。交货时间迅速~ (因各地供奉的佛像神像不同,可来图来样进行制作)
包装说明
泡沫纸包装,木箱装订
佛像分类:神像/菩萨像:观音菩萨像、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弥勒佛、财神像分类: 大德开示六、結論五疏云:「起用禮,雖無能所,普運身心,如影普遍,禮不可禮。」一個是性,一個是相,相是假有,性是真空;一個是體,一個是用,由空起有,由體起用;從空方面看,了知諸法一切皆空,無能無所,無有自性。不可執有定相,既無定相,那能禮所禮,皆如影相;一一諸法,皆由性的緣起而有,有非真有,所謂「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既無能禮的人,亦無所禮的境,能禮所禮,同一如幻,所謂在不禮中而禮,禮不可禮;一一相不離一一性,一一性不妨現一一相,一禮遍於一切禮,一切禮不妨攝於一禮,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如是一禮而可遍於一切禮,禮的微妙亦豈淺智所能了知嗎﹖南无明威德佛南无大光王佛南无金刚宝严佛南无众清净佛南无无边名佛南无不虚光佛南无圣天佛南无智王佛南无金刚众佛南无善障佛南无建慈佛南无华国佛南无法意佛南无风行佛南无善思明佛南无多明佛南无密众佛南无光王佛南无功德守佛南无利意佛南无无惧佛南无坚观佛南无住法佛南无珠足佛南无解脱德佛南无妙身佛南无随世语言佛南无妙智佛南无普德佛南无梵财佛南无实音佛南无正智佛南无力得佛南无师子意佛南无净华佛南无喜眼佛南无华齿佛南无功德自在幢佛南无明宝佛南无希有名佛南无上戒佛南无离欲佛南无自在天佛南无梵寿佛南无一切天佛南无乐智佛南无可忆念佛南无珠藏佛南无德流布佛南无大天王佛南无无缚佛南无坚法佛南无天德佛南无梵牟尼佛南无安详行佛南无勤精进佛南无得上味佛南无无依德佛南无薝卜华佛南无出生无上功德佛南无仙人侍卫佛南无帝幢佛南无大爱佛南无须蔓色佛南无众妙佛南无可乐佛南无势力行佛南无善定义佛南无牛王佛南无妙臂佛南无大车佛南无满愿佛南无德光佛南无宝音佛南无光幢佛南无富贵佛南无师子力佛南无净目佛南无观身佛南无净意佛南无知次第佛南无猛威德佛南无大光明佛南无日光曜佛南无净藏佛南无分别威佛南无无损佛南无密日佛南无月光佛南无持明佛南无善寂行佛南无不动佛南无大请佛南无德法佛南无严土佛南无庄严王佛南无高出佛南无焰炽佛南无莲华德佛南无宝严佛 普賢行願品云:「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數,諸佛世尊,我以普賢行願力故,深心信解,如對目前」。在普賢行願品上說明禮佛,要使十方諸佛現在面前,是不能不假二力的,如果沒有二力,那是無法見到十方諸佛的。二力一是普賢菩薩行願大力,一是自己的深心信解力。普賢菩薩有大願力,能使一切禮佛眾生,見到十方諸佛現前,同時雖有普賢菩薩的願力,而自無信力印持,亦不能現;所謂內因外緣,缺一不可。因此禮佛的人,在禮拜時,一方面假普賢菩薩大願行力,一方面再以自己的信力,以普賢行願力故,見一切境,塵塵剎剎,顯現無量諸佛,為我所緣,為我所禮。次之,復以自己信力,印持諸佛,使現跟前。但是在內因外緣二力具足時,於所見的境上,不取生滅。決定的相境,能見的心與所見的佛,融於一心,依智不依識,能見的心不離所見的佛,所見的佛,不離能見的心,融會貫通,不一不二。大經云:「一切法無生,一切法無滅,若能如是解,諸佛常現前。」在這裡我們還要知道,心佛境智雖然融通和合,然而在因緣方面,當然不能不分親疏。法力是外緣,自信是內因,若以緣奪因,就是法力普遍融通,若以因奪緣,就是自信因力普遍融通,不以無因而唯緣,亦不以無緣而唯因,而以因緣雙明,也就法力自力雙舉了。佛法的因緣,真是妙用無窮,你能不信嗎﹖九疏云:「總相禮,攝前六門,以為一觀。」由第一禮至第八禮,已經有了八禮,為什麼在九禮上,僅僅乎攝前六門,而不云攝前八門,其義又是何在呢﹖這是把前六門,若淺若深,攝為一觀,以顯事事無礙,彼不礙此,此不礙彼,互融互攝,以彰敬禮事事無礙不可思議。因此第一離我慢禮,與第二唱和禮,在儀規上是不可納入的;若以合乎儀規論,在禮拜時先須五輪著地,捧足殷重,(前第三禮)次之;深入法性,離能所相,(前第四禮)次之;普運身心,禮不可禮,(前第五禮)次之;但禮內佛,不向外求,(前第六禮)次之;若內若外,同一實相,(前第七禮)次之;隨一一禮,普代眾生,(前第八禮)這樣的禮佛,就名普賢行願禮,非此,只可名普通禮拜,而不能 稱普賢行願禮了。在這裡我們要知道,禮佛固然可以滅罪,所謂「禮佛一拜,罪滅河沙」。但還有一種不可思議的道理,禮佛可得到無量福德及廣大的智慧;因為佛的福德廣大無比,智慧亦無窮無盡,修福德求智慧,就是要向佛學習。而佛的福德智慧,是怎樣來的?是由三大阿僧祗劫修來的。他在修布施時,不但施眾生財,施眾生無畏,更施眾生法;甚至外而國城妻子,內而頭目手足,總用以施於眾生。他在修持戒時,不但消極的不作一切惡業,且積極奉行一切善事。他在修忍辱時,忍受一切苦痛凌辱時而心不為所動。他在修精進時,很勇猛的使未生的善法很快的生起,已生的善法速令生長,未生的惡法令不生,己生的惡法令速滅。他在修禪定時,靜止一心而消滅了種種妄念。他在修智慧時,分別真理,證悟到宇宙人生的真理。前五度是屬福行,第六度則屬智慧行,以福度助成智慧,以智慧斷惑證真,超脫生死大海。我們現在禮佛,就是要學佛的道德,學佛的偉大,以佛為我們的榜樣和模範,佛具足覺性,佛能成佛,一切眾生亦具足覺性,一切眾生也應能成佛,我是一切眾生之一,我亦應成佛,佛能度脫一切眾生,我也應度脫一切眾生,佛能修六度萬行,我也應能修六度萬行,佛有大悲心,以慈眼視一切眾生,我亦應具足大悲心,以慈眼視一切眾生,有為者,亦若是,彼既丈夫我亦爾,當仁不讓。一個偉人降生於天地間,他的條件──「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古往今來,許多歷史上的大人物,沒有一個不是經過困苦而成為偉人的,佛是一個超世的偉人,他所經歷過的艱難困苦,遠超過世間的偉人百千萬億倍,甚至是無法可比喻的。我們禮佛,要學佛的精神,不畏艱難,不逃避現實,赴湯蹈火,在所不計,不至成佛,絕不休止,不把娑婆五濁惡世建成淨土,絕不成佛。有許多人,一聽到要叫他成佛,他就戰戰競競,畏懼不堪,甚至怕得無地自容,膽小如鼠,目光如豆,這一類富有自卑的人,小智小慧,甚至是無智無慧的眾生,是無法與他談成佛的道理。如果一個人,以必求佛的福德智慧而禮佛,以必學佛的心而禮佛,以必成佛的心而禮佛,那真可以說,具足恭敬心而禮佛,又何愁所求福德智慧而不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