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 产品优势
-
产品特点:
符合国家标准检测 体积小重量轻,英文/中文操作界面,检测速度5分钟以内,测试速度快,高效快捷、精度高,重复性误差低
, 全彩触控显示, 实时动态曲线,直观展示测试过程
-
服务特点:
售后服务
一年免费质保,终身维护;
7天无理由退换,2小时即时响应;
一对一技术指导,让您购买后无后顾之忧;
深圳艾瑞斯ARS-SF10烘干失重法与红外线水分仪是工业生产中两种常见的水分检测技术,它们基于不同的物理原理,但共同服务于精准测量物料含水率的需求。以下将深入解析这两种技术的核心机制、应用场景及
组成部分:加热源,温度传感器,称重传感器采用热解重量原理设计的,水分测定仪在测量样品重量的同时,红外加热单元和水分蒸发通道干燥样品,在干燥过程中,水分仪持续测量并即时显示样品丢失的水分含量%,干燥程序完成后,终测定的水分含量值被锁定显示。与烘箱加热法相比,红外加热可以短时间内达到大加热功率,在高温下样品被干燥,其检测结果与国标烘箱法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具有可替代性,且检测效率远远烘箱法。一般样品只需几分钟即可完成测定。优缺点,并结合实际案例说明其协同应用的价值。
### 一、烘干失重法:经典原理与精准计算
烘干失重法是一种通过加热蒸发水分并计算质量差值的绝对测量方法。其核心步骤包括:
1. **初始称重**:将待测样品(如谷物、粉末等)置于恒温干燥箱前,精确记录初始质量(M₁)。
2. **加热脱水**:在105±2℃标准温度下持续加热2-4小时,使自由水和部分结合水充分蒸发。温度控制是关键,过高可能导致有机物分解(如食品焦化),过低则延长干燥时间。
3. **冷却称重**:样品移至干燥器冷却至室温后,用万分之一天平称量剩余质量(M₂)。冷却可避免热空气浮力影响精度。
4. **水分计算**:通过公式 **水分率(%)=(M₁ - M₂)/ M₁ × 100%** 得出结果。例如,某小麦样品初始重10.000g,烘干后为9.200g,则含水率为8.0%。
该方法符合ISO 665、GB/T 6435等国际标准,但存在耗时较长(通常需数小时)、无法在线检测等局限。某面粉厂案例显示,一批次检测需6小时,难以满足生产线实时调控需求。
烘干失重法红外线水分仪
二、红外线水分仪:光谱技术与动态监测
红外线水分仪利用水分子对特定红外波段的吸收特性进行快速无损检测,其技术实现分为三步:
1. **光学系统**:发射器产生1.94μm或2.95μm的红外光(水分子吸收峰波长),穿透样品后被探测器接收。硅光电二极管或InGaAs传感器将光强转化为电信号。
2. **信号处理**:参比光束(非吸收波长)与测量光束的强度比值通过朗伯-比尔定律计算吸光度,例如:**A = log(I₀/I)**,其中I₀为入射光强,I为透射光强。某型号仪器实测显示,含水率5%的纸张样品可使2.95μm波段光强衰减37%。
3. **温度补偿**:内置热敏电阻实时监测样品温度,修正因热辐射导致的光谱漂移。某烟草干燥线应用表明,未补偿时高温环境会导致读数偏高1.2%。
与烘干法相比,红外检测可在1-30秒内完成,且支持0.1%分辨率。但受物料颜色、颗粒度影响,需定期用标准样品校准。某陶瓷粉生产线的测试数据显示,深色坯料需额外补偿系数0.92以消除散射误差。
### 三、前沿发展与技术融合
新型仪器正结合两种原理的优势:
1. **卤素-红外联用仪**:集成卤素加热(20分钟完成烘干)与红外光谱检测,如瑞士METTLER TOLEDO的HX204系列,检测速度比传统烘箱快10倍。
2. **AI动态补偿系统**:通过机器学习分析历史数据,自动修正物料形态对红外测量的干扰。某粮库测试表明,AI模型可将玉米不同品种的测量误差从1.1%降至0.4%。
随着IEC 60751-2023新标对工业传感器精度的提升要求,这两种技术将持续向高精度、智能化方向发展,为食品、制药、新能源等行业提供更可靠的水分控制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