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青铜文化 的传播
商周青铜器由
于是块范拼合而成,故而不能保持精确的平衡。在内范、外范之间若稍有不平衡,就容易造成青铜器器壁的厚薄不匀,或者产生重大的铸造缺陷。因此,商周时代的
工匠普遍采用了厚薄相似的小块铜片垫在内范与外范之间,使内范与外范之间的空隙保持稳定和均匀,提高铸造质量。这在早期的绝大多数青铜器上都是可以发现
的,只不过有的明显,有的隐蔽而已。
垫片的合金与原器成分不一定相同,氧化的呈色也不相同。有的垫片采用当时旧铜器的碎块,有的碎块上还带有花纹;有的垫片整块不明显,或者只暴露出一小
角的线痕。范内的垫片和铜汁是不可能完全融合在一起,只要仔细观察,总是能够发现的。垫片放置部位往往相对地有规律,寻找时应注意相对的部位。
早期的青铜器作伪者,不懂得青铜器的铸造方法,因此完全没有垫片。如果传世青铜器上没有任何垫片痕迹,这将是作伪的一个重要信号。有的铭文中垫片的周
围线痕很明显,在垫片上也能表现出来,作伪者在冒充这些铭文时,把垫片的轮廓线也仿造出来,但那是在整器上的仿造,不过是刻画出来的痕迹而已,在实物上与
真正的垫片并不相同,这一点,细心查看青铜器表面就能察觉。
另外,有些青铜器的器足、耳部中间也须封有内范,这些内范在和外范拼合时,必定有接触点。如鼎足的内向一面,大多有这样的接触点可寻。接触点上或表现
为一个小缺孔,或者是内外范之间插有铜片、小铜棍之类作支撑。而早期的伪器,有的与器件的结合是采用焊接的方法,然后做上假锈掩盖;或者在足的底部空出一
大块,使内外范结合起来,然后再用另一块铜封住,加以伪装。
古代块范铸造的青铜器,表面光洁度好,纹饰甚至纤毫可辨,表面很少有气孔,更难以看到因铜液灌注不到而产生的缩孔情况。而失蜡和翻砂铸造的伪器,经常
在表面出现一些砂眼,有的甚至产生缩孔等缺陷。如不了解这些情况,很可能会以为砂眼和缩孔是旧式铸造工艺的特点,进而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