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小河回收五粮液预约高价上门回收五粮液
此外,南方基金史博、汇添富基金胡昕炜等知名“茅台铁粉”,也陆续“转战”泡泡玛特。其中,史博管理的南方兴润价值一年持有披露的2024年年报显示,泡泡玛特为第四大重仓股,该基金在2021年持有过贵州茅台。胡昕炜管理的汇添富消费升级在2025年一季度减持贵州茅台,并大量买入泡泡玛特,后者已成为该基金第三大重仓股。
这些曾经镇守传统消费阵地的基金经理们,如今集体涌入新消费的战壕,用真金白银投票着"从品牌护城河到情感货币"的逻辑转向。
这种转向的本质,是消费信仰的代际革命。
在茅台构筑的商业帝国里,"国酒"的品牌图腾与政务消费的刚性需求是双重护城河;而泡泡玛特的魔法在于,它把数十元的塑料玩具变成了社交货币。在年轻消费者社交活动中,拆盲盒的仪式感堪比开瓶82年拉菲,隐藏款的交换规则甚至形成了一套亚文化体系。这种将物质消费升华为情感体验的能力,正是基金经理们追逐的"新消费密码"。
数据是最直白的注脚。泡泡玛特股价从2022年10月的9.8港元,飙升至当前的250港元左右,涨幅超过24倍;而贵州茅台的股价则从四年前2388元的历史高位,跌到了当下1400元左右,跌幅接近腰斩。
杭州那家泡泡玛特闭店时,门外年轻人脸上的失落与兴奋交织,这场景像极了十年前茅台专卖店前的黄牛。
茅台年轻化折戟
2024年,贵州茅台实现营业总收入1741.44亿元,同比增长15.66%,完成年初既定目标;扣除了利息收入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71%至1708.99亿元;归母净利润862.28亿元,同比增长15.38%。
这种数据,放在如今的经济和消费环境,并不算差,可资本市场为何却对其冷眼相看?
答案藏在两个关键的市场担忧之中。
首先是对茅台未来增长的疑虑。多年来,茅台始终将增长目标锚定在15%,并凭借强大的品牌力和市场掌控力屡屡达成。但在2025年,这份稳健的增长曲线却出现了转折,茅台主动下调增长目标,宣布新一年营业总收入较上年度增长9%左右,固定资产投资计划也锁定在47.11亿元。
这一调整,让投资者不禁开始重新审视茅台的增长天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