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黔南老酒回收黔南冬虫夏草五粮液上门回收
酱香突出、优雅细腻、酒体醇厚、回味悠长、空杯留香持久”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酱香酒品评语,也是茅台酒背标上最为常见的评语。
经常有人说要多学点品鉴用语,不要一声好喝走天下。了解酱香酒的品评语,先了解“酱香型白酒”划分的由来今天简单科普一下。
“酱香型”的由来
“酱香突出、优雅细腻、酒体醇厚、回味悠长”的品评语,是1983年开始出现在五星茅台酒的背标上的。在此之前的茅台的背标上写的是“具有醇和浓郁、特殊芳香、味长回甜之独特风格”
更早的是1966年之前的背标文字写到了“味美醇香”,但并没有更多与茅台酒风格相关的描述。
背标的文字变化,折射出茅台酒风格确定的过程。最初茅台酒的勾兑,用的是传统方法:大酒坛勾小酒坛,酒龄长的勾酒龄短的。缺点是没有章法,全凭勾兑师的师承经验和自我感觉。
不同的勾兑师,勾兑出的成品就会有所差异,不同批次也不尽一致,产品质量不能保持一致和稳定。
李兴发认为应该把不同的酒按照轮次、年份、味道区分鉴别。然后进行勾兑,最终得到一个较稳定的成品。
1964年,李兴发带领科研小组,通过不断的试验,把从酒库收集来的200多种不同轮次、不同酒龄、不同味觉的样品,进行千百次品尝,进行标准酒样的分析,不同酒龄酒样分析,勾兑典型体酒样分析,以及构成后的变化测定等工作。
最终,归纳得出了茅台酒三种典型酒体:即酱香、窖底香,醇甜。
口感幽雅细腻的称为“酱香”,用窖底酒醅酿烤。有突出窖泥香味的称为“窖底”,香味不及酱香型,但味道醇甜协调的称为“醇甜”。
这一成果由时任茅台技术员的季克良总结整理成《我们是如何勾酒的》一文,并在1965年全国第一届白酒技术协作会上宣读,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中国白酒的香型分类时代来了。
酱香酒的品评语,对应的是品评的次序。酱香突出,主要是闻香感受;优雅细腻、酒体醇厚,则主要是入口及吞咽感受;回味悠长,则是饮后感受;空杯留香,则是嗅闻酒杯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