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施秉县老酒回收1987年铁盖茅台酒回收电议
从历史的角度客观来说,晚清民国时期,茅台酒不过是稍有名气的地方名酒,这与当下“国酒”的地位可是相去甚远。倘若将时间轴再拉远一点,根据史料考证,茅台酒最开始的酿造工艺源自山西汾酒。
六十年代,茅台工艺开始走向全国。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政治因素——酒是嗜好品,红军长征时喝惯了茅台酒,大家都认定了茅台的口感。于是,全国范围内复制茅台工艺,成为各地酒厂的首要任务。这种复制,却也阴错阳差成就了不少独具地方特色的酱香型白酒(详见后文)。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六十年代便已有“酱香”的说法,但国内正式提出酱香型,却是在七十年代末:之所以給酒定位不同香型,是为了比赛分类方便,毕竟将风格迥异的茅台、五粮液、汾酒放在一起去比较,确认让评委们感到为难。
1979年,第三届全国评酒会正式规定白酒评比按香型进行划分,从此,香型概念开始普及。熟悉茅台酒的朋友同样也会发现:八十年代,茅台的酒标上开始出现“酱香”字样:
由于茅台在老百姓心目中长期稳定的党酒形象,加之茅台酒原料工艺、气候环境等特色造成了茅台的优良口感,于是乎,茅台酒成为当之无愧的酱香型白酒的口感标杆。不仅如此,早期酱香型又称“茅香型”,全国各地均有不少酒厂更是直接将产品命名为“茅香酒”。
总而言之,在茅台工艺走向全国、茅台酒品牌逐渐深入人心的大背景之下,茅台成为了人们心目中酱香型白酒的标杆。
标杆是把双刃剑
那么,在茅台标杆的阴影之下,其他酱香酒就相形见拙了吗?
当然。
道理很简单,标准是人家定的,标杆是人家立的,这游戏咋玩?其它白酒即使原料工艺相同、即使气候相近,即使微生物环境相似,仍然无法望其项背。很长时间,其他品牌的酱香型白酒只能跟在茅台背后亦步亦趋。
在笔者看来,“标杆”这东西,不妥善置之,好好的标杆便会变成一把双刃剑:有了标杆,大家争相模范;模仿的同时,失去了自己的秉性和特色。
茅台这一标杆是无法复制的,然而,茅台的口感真有那么玄乎吗?是否酱香型白酒便是非茅台不可呢?让历史来告诉您,曾经大江南北、深入人心的酱香型白酒吧!
01
川贵地区
— — — —
川贵不只有茅台,几十年前还有不少老百姓认同的好酱酒。
四川郎酒:1904年,四川人邓惠川在二郎滩开设了絮志酒坊,采用回沙工艺,酿“回沙郎酒”。1980年出版的《中国名酒志》是这样评价郎酒的:“酒液色清透明,酱香纯净……口感似鲜果之甜润酸爽,回味悠长,回香满口……属酱香型酒,但独有的风格极为显著”。这么高的评价,郎酒,建议您保留这种“独特的风格”,真不必跟在茅台后面妄自菲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