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1年中秋以来,酱香型白酒销量一直下滑,且销售端产品积压,流通渠道库存较大,直至2022年春节,市场普遍反应销量同比下滑高达50%之多,到本月,大多数销售端已经躺平,刨除疫情因素外,有如下几个行业内部因素。
第一,酒厂不卖酒卖条码
酒厂靠卖酒盈利?过时了。
更高级的酒厂卖的是商标、条码,而不是产品。
这也没什么错,品牌决定了产品溢价程度,茅台、五粮液也都走过这样的道路。但是问题在于要不要完全依赖卖商标和条码?并且是无底线的出售商标授权,且作为企业重要销售任务去完成。
大量的同品牌产品在市场上同时曝光,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有利于品牌建设,但很多酒厂并没有趁机推出自己的核心单品,也没有花心思打造家族化产品,建设完善的销售渠道和服务体系,从而导致酒厂自身产品竞争力不足,在市场行情受阻时,很容易被市场抛弃。
另外,不可忽视的一个原因是,原有的渠道经销商转为品牌商后,市场同质化产品日益增多,而销售渠道变窄,原来一个产品卖全国,现在一个产品卖一省甚至一市一县,市场消化能力明显下降,导致酱香型白酒很快进入供大于求的状态。
第二,开门招商关门打狗
这两年很多产品只求招商不求卖货,所以只有招商政策,没有配套的品牌传播以及经销商服务政策。
不交钱的时候经销商是大哥,交了钱经销商是孙子,开门招商,关门打狗的企业数不胜数。原本应该平等合作的商业关系,在白酒行业往往变成了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经销商拿着保证金、货款,为厂家、品牌方千方百计做市场,却经常落得个钱货两空的结局。
尤其很多厂家的控价策略,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一边严格要求渠道遵守,一边在自己的旗舰店低价倾销。
这还不是最恶劣的,比较恶劣的是签了合同收了货款不发货,或者在合同期内单方面违约以霸王条款恶意涨价,甚至扣除保证金,取消经销商资质等问题比比皆是。
缺乏最起码的契约精神,以公开违反商业道德为荣,在白酒行业广泛存在,在酱酒领域尤其明显。
这种野蛮生长状态,缺乏最基本的市场基础,因此市场稍微有点波动,就会对其产生巨大的影响。
市场有一只无形的手在进行着调控,这只手并不以厂商的意志为转移,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就是尊重自己。
第三,产品质量混乱无标准
在酱香型白酒开发热潮当中,相当一部分厂商并没有认真做品牌、做产品的意识,很多产品的开发中夹杂了以次充好、滥竽充数的产品,并且恶意贬低碎沙,过分夸大坤沙。
市场上绝大多数酱香型白酒,在宣传当中五年坤沙、核心产区、12987、茅台风味已经是低配,十年以上老酒勾调成了主流。而事实上,很多产品坤沙都算不上,碎沙、翻沙、串沙冒充优质大曲坤沙的例子比比皆是。
尤其在最直接面对终端消费人群的直播当中,从明星达人到厂家销售,谎言张嘴就来,并且义正言辞,不容置疑。
宣传不等于撒谎。
当谎言变成了销售技巧,且行业的基础变成了不尊重下消费者,并以厂商联合欺骗消费者为主要模式,所谓的酱香遇冷,实际上就是大浪淘沙,优胜劣汰。
是好事。
第四,品牌不支持价格且上涨过快
众所周知,两年多的疫情之下,尽管看似经济环境欣欣向荣,实际上老百姓购买能力并不支撑酱酒的高位运行,这一点专家、媒体、厂家都不认可,反而一直在强调要迎合老百姓消费升级,要涨价。所以酱香型白酒市场在过去两年最大的特点在于价格涨幅速度过快。
很多企业把产品定价为300元/瓶以上,我们月收入八千以上的老百姓有多少?假设一个月买一箱酒喝,需要支出20%的收入,没有房贷、车贷、孩子学费?又有几个人经常有商务宴请、礼品馈赠的需求?
为什么牛栏山陈酿酒标上打着固液态发酵法,并且为酒水行业者不耻,但还是卖的好,因为老百姓收入水平并不高。
至于中高端市场不是不能做,核心是,你的基础支持吗?
如果整个酱酒品类都定位于中高端产品,那么市场上只需要两三个品牌足矣。
除此之外,甚至出现了相当一部分产品“明涨暗促”的情况,即厂家库存过大时,就提前一两个月通知经销商涨价,借机怂恿市场大量囤货。
这种价格过快上涨,不但伤害了消费者的认知,也伤害了企业品牌,同时因为涨价间隔短、频次高,导致市场存量价格不能同步,在一定阶段必然出现市场价格与出厂价格倒挂的情况。
第五,小偷行径堂而皇之大行其道
同质化不仅仅表现在所有的酱酒都有同样的概念,在产品自身、品牌建设、渠道建设以及市场定位上没有任何差异化。
品牌名称山寨严重,茅台的山寨版不用多说,就连钓鱼台自己家都分出来个钓台御品,有茅台王子就有贵州王子,荷花自然不用多说,挺好个商标沦为网红低配的代名词,在7.5平方公里的核心产区内,诞生了数不清的缺乏行业基本道德的山寨商标。
至于包装就更不用多说了,从茅型瓶转向珐琅彩再到龙樽凤玺,拿来主义盛行。
偷窃这种本应为耻的事,在行业内大行其道,堂而皇之。
这种行径岂止于酱香,在山西、宿迁同样不胜枚举,只是酱香热暴露的更加充分。
最后,作为一个从业者,也是一个消费者,不可能新出一款车就要买一辆,也不可能出现一款酒我就去买来喝一喝,酱酒行业不需要太多品牌,不需要尝新,反正都是一个味道,一个概念,不就是瓶子不一样嘛。
说句不好听的,俩蛋炒菜,一个蛋味。
一切外部表现,都来自于内部原因,所以今天酱香型白酒的市场表现,其实是过去几年间野蛮生长所遇到问题的集中反馈,所谓市场遇冷,只是符合市场规律罢了。
不过这些问题大家一开始就心知肚明,只是没人愿意改。
知错不改就是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