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11 09:41
施秉县银元回收银元老钱币回收合理收购钱币的大小薄厚有严格规定,古代钱币基本都按模式铸造。当然也有钱币超出规格的,但这种钱不能流通,虽然看似真币的文字,但其背面的花纹或者图案要与真币区分开来。超规格的钱币一般为辟邪所用,在明清时期多见,民国时期也有,统称为“花钱”。
古铜钱的大小轻重千差万别,很难说清规制,这里简略说一下多数钱币的规制。战国的半两钱币,大部分直径3.2厘米左右,重5.4-7.4克不等。
秦代的半两钱币,大部分直径在2.5-2.8厘米之间,重3-6克左右。
汉代的五铢钱币,大部分直径在2.4-2.6厘米左右,重3.2-3.6克之间,其规格更多,品种繁杂,但是大小有一定的比例。
唐代的开元通宝大部分直径在2.4-2.5厘米之间,重3.8-4.2克左右。
宋代的小平钱多数直径在2.4-2.5厘米之间,重3.4-4.2克左右。
通过对钱币大小、轻重的认识,会对古代钱的特征有进一步的了解。古代钱币虽然复杂,但处于使用流通,个头不可能有多大。
铜钱原本是金属制品,出门串一吊子钱不方便,再把铜钱制造那么大,是不符合逻辑的。如果在市面上看到铜钱超大的现象,无疑是赝品了。就算有超大的真品,在市面上能看到的现象是极少的,不要抱着自己是最幸运人的态度。
如果雕母钱没有一点锈色,只有黑漆古,要留神
雕母钱在唐代以后开始使用。有金、银、铜、铅等材质。笔者收藏的一件“开元通宝”的母钱,是铅制的,文字为反文,字口很深,有两个钱币的厚度,外沿有挤压磕碰,铅色的变化很自然。一般来说雕母钱经过特殊加工,结锈比较少。尤其清代雕母钱,由于年代比较近,雕母大多没有锈迹,造假者正好利用了这一特征进行作伪。所以我们常能看到市面上出现的赝品雕母钱,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期非常多,上面没有锈,只是一层黑色包浆,文字有点呆板,包浆有火烧的痕迹。
真品都用精铜雕琢而成,色泽温润、金黄,刀痕明显,字口光滑,文字自然生动,完全是书法、金石作品。
好了,老卞的肚子里面就这么多“墨水”了,不知道各位藏友受什么不同的看法吗?欢迎留言,老卞愿意跟着大家一起谈论、学习古钱币的收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