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赖茅”酒的商标设计,融入了颇多现代商业理念。此前,茅酒的商标大多不够讲究,如华家成义烧房的茅酒在1940年申请商标时,仅以高粱穗和“回沙茅酒”字样为标识。“赖茅”之产品名与商标问世后,各家酒厂亦纷纷效仿。后来,成义烧房亦自称其茅酒为“华茅”,王氏家族的荣和烧坊亦自称为“王茅”。许多茅台镇之外仿制的茅酒,亦沿用此称谓,市场上如“金茅”“丁茅”“越茅”等仿茅酒层出不穷。
有关茅台酒造假的故事,并非仅存在于的市场。让我们来看看赖永初本人的回忆:
“在旧社会,各人只管,根本谈不上什么信誉,以真无法制止。不但在贵阳盛行茅酒,以至由贵阳到临近几省的途中,都茅酒,有的印商标冒充,有的干回收吃光酒的空茅酒瓶,一角一个,然后装上高粱酒冒充茅酒,获利很厚。”3.浓香型酒:例如泸州特曲,五粮液酒属此类之代表,它们的主要特征是:窖香浓郁,绵甜甘冽,香味协调,尾净余长。它以为主。很受消费者喜爱,这种香型酒在市面上较多,贵阳大曲、习水大曲,鸭溪窖酒等都属于浓香型白酒。茅台酒造假屡禁不止制假利润率超100%相关内容:茅台酒造假屡禁不止制假利润率超100%制作假茅台,包装不是问题,很多防伪技术都能;酒液本身也不是问题,用低端的茅台系列酒冒充茅台酒,很多消费者识别不出来;有“技术含量”的酒瓶,也可以通过回购真瓶的解决。业务销售工作与企业团购部业务人员工作基本类似,不同的是业务员业务操作更加灵活,单笔业务往往耗时长、工作量大且涉及领域广,往往从包装设计、材质选择,酒质选择、成本控制,到佣金操作、中间人等层面。近代茅台酒大体发端于晚清,早由盐商经营,19世纪末茅台镇的酿酒作坊包括华氏家族的“成义烧房”和王氏家族的“荣和烧坊”。1920年代,贵阳商人周秉衡在茅台镇开办“衡昌烧坊”,从此茅台镇酒坊形成三家鼎立的格局。1940年代,赖永初收购衡昌烧坊,改名“恒兴酒厂”。恒兴酒厂是茅台镇三家酒厂中的,但至抗战胜利时,已一跃成为规模巨的酒厂。这与茅酒的时运、商机以及赖永初的品牌化经营密不可分。
抗战爆发后,西迁重庆,大批军公教人员随之内迁。数十万人的军政人员内迁,带来了巨大的消费需求,茅台酒以其高昂的价格和稀缺性,逐渐受到上层阶级的欢迎。无论是军政高层的公务接待,还是文豪墨客的社交馈赠,茅台酒都出现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当然这也与大后方中下层公务人员的贫困生活形成鲜明对比。
整个时期,茅酒的价格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抗战爆发前,一瓶茅酒的售价大约为1块银元,从代销处购买须加1-2角。抗战爆发后,国统区开始遭遇严重的通货,茅酒的价格亦是水涨船高。据1946年1月的上海报纸报道,“赖茅”酒在重庆“卖到五千法币,合起来就是百万元”。至1946年11月,一瓶茅酒则要卖到两万五千元。
战后,茅台酒也突破了西南一隅,销往。1946年重庆《征信新闻》曾做如下报道:“贵州仁怀属茅台村所出产之茅台酒具酒味之醇香,名闻遐迩,抗战前曾销各地,嗣因战争关系,销区渐渐缩小,仅以大后方为销区,刻简以交通便利销区逐渐恢复,茅台酒老之成义恒兴荣和三家年产数十万斤,刻正尚广州京沪一带,因成绩甚为良好,茅酒业前途殊属可观云。”
抗战胜利后,时轮印刷厂与恒兴酒厂都已颇具规模。胡问遂的时轮印刷厂达到“雇员百余人,拥有两台橡皮胶印机”的规模,而当时整个贵阳仅有五台印刷设备。印刷厂承接教材、文史、科研书籍的印刷业务。30岁的胡问遂已成为贵阳文化界和商界的新秀。1950年,胡问遂面临新的时势做出抉择。他将印刷厂上交贵州省,时轮印刷厂并入贵州印刷公司,后改为贵州新华印刷厂,走上化的轨道。胡问遂举家迁往上海,开始了他的人生。一般的白酒都应具有一定的溢香,而很少有喷香或留香。名酒中的五粮液,就是以喷香著称的:而茅台酒则是以留香而闻名。白酒不应该有异味,诸如焦糊味、腐臭味、泥土味、糖味、酒糟味等不良气味均不应存在。3、滋味鉴别白酒的滋味应有浓厚、淡薄、、辛辣、纯净和邪味之别,酒咽下后,又有回甜、苦辣之分。构成浓香型酒典型风格的主体是己酸乙酯,这种成分含香量较高且香气突出。浓香型白酒的特点是窖香浓郁,香味协调。其主要成分以己酸乙酯为主体。以浓香甘爽为特点,发酵原料是多种原料,以高粱为主,发酵采用混蒸续渣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