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赖永初在贵阳的事业亦进一步成长,一度担任贵州省总经理一职,贵州金融命脉,同时兼营盐业、矿业、报业并从事和教育。而回顾赖永初商业发迹的历史,其财富乃至社会地位的迅速成长,几乎是与贵州战时经济地位的成长同步。通过进入商会,赖永初开始地与贵州军政高层人物打交道,并以“赖茅”酒做礼相送往后,贵州尚未解放。由于赖永初在金融界的地位,时任贵州省谷正伦曾劝说赖永初去,要求其把贵州的所有资金装运到,并留了一架飞机在兴仁等候。终,赖永初选择留在贵州迎接新。
如果从更大的历史背景来看,胡问遂参与赖茅商标设计的故事,勾勒出战时的社会流动。抗战前,贵州地处边陲,交通闭塞。战时举财政西南交通,贵州一跃成为大后方的交通枢纽。此外,人员的内迁也为西南地区带来了大量的人才。赖永初与胡问遂的合作,即是这种社会流动的体现。
茅台酒之所以能成为健康食品,是因为茅台酒中的香气香味是所有蒸馏酒当中丰富的(现在分析出了1000多种),酸、酚类、萜烯类是丰富的,低沸点是少的,酒精浓度的,而且是的,从不添加任何其他香气香味的白酒。三、馥郁香型白酒馥郁香型白酒以酒鬼酒为代表,其特点是“色清、诸香馥郁、入口绵甜、醇厚、香味协调、回味悠长,具有馥郁香型的典型风格”和“前浓、中清、后酱”的独特口味特征。酒鬼酒系湘西民族佳酿精华。
三、市场化背景下的“赖茅”际运
可以说,茅台酒在时期尤其是抗战大后方的畅销,为1949年后一举成为性名酒奠定了基础。1950年,赖永初随云贵新解放区的“昆筑访问团”前往北京,并受邀参加一周年观礼。和赖永初一起到北京的还有50瓶“赖茅”酒,被送至怀仁堂礼堂展出。
1951年11月,仁怀县专卖局出面赎买华氏成义烧房,随即成立“贵州省专卖事业公司仁怀茅台酒厂”。1952年10月,王氏家族的“荣和烧坊”被没收并划入茅台酒厂。1953年2月,赖永初的恒兴酒厂被茅台酒厂接管。很快,茅台酒厂受到和贵州省的扶持,改为贵州省工业厅直属企业,其生产、内销、出口环节多次受到的关切。
1950年代之后,白酒经历了计划时代的工业化阶段。同时,发展名酒成为具有财政意义的任务。茅台酒厂在1978年之前,先后、省级的建设资金,其他名酒厂亦如是。1980年代以后,白酒行业逐步进入市场化阶段,私营白酒厂开始兴起,白酒定价权下放。贵阳的赖氏家族后人纷纷出各种以“赖茅”命名的白酒,一度十分畅销。1988年,茅台酒厂注册“赖茅”商标,但因茅台酒厂三年未使用“赖茅”商标,注册遭到撤销。自此,围绕“赖茅”商标权的争夺也拉开序幕。一时间,市场上涌现出上千种“赖茅”酒,“赖茅”的商标被随意使用,直到茅台酒厂在2014年重新“赖茅”商标。
“赖茅”品牌在市场化背景下的际运,背后是上千家小酒厂的商业运作。而这种运作存在两个重要条件:计划时代的技术共享与历史资产的再。
计划经济时代,白酒的生产由地方工业部门负责。而为实现酿酒技术的革新,以行政手段推动白酒的技术流通。例如轻工业部为扩大茅台酒的产量,就曾经花费较大的资源研究茅台酒的异地生产,并在遵义设立“茅台酒易地试验厂”。再如轻工业部曾总结汾酒、泸州老窖等名酒的生产工艺,并将其技术推广至各县级酒厂,由此形成了一系列地方品牌,这些地方品牌在市场化浪潮中成为私营酒厂的重要原始资本。
这一机制同样适用于茅台镇的经济生态,茅台镇从时期的三家烧坊,到计划经济时期的茅台酒厂一家独大,再到市场化后上千家茅台镇酿酒企业的崛起,正是释放了酿酒技术普及的成果,所谓“酱香型白酒”也因此形成巨大的产业规模。在巨大的利润空间下,“赖茅”成为私营资本入场的销售噱头。米香型酒主要代表有桂林三花酒、冰峪庄园大米原浆酒等。米香型白酒的评语是:无色,无悬浮物,无沉淀、蜜香清雅,入口绵甜,落落爽净,回味怡畅。“芝麻香型”通常被认为是芝麻香型白酒的代名词,芝麻香型白酒是成立后两大创新香型之一(芝麻香型白酒与兼香型)。2012年9月26日由酒类流通协会、中华品牌战略研究院主办的“华樽杯”第四届酒类品牌价值评议成果发布会在会议中心揭晓,经“华樽杯”第四届酒类品牌价值评议组委会评测,酒鬼酒股份有限公司的品牌价值是66.76亿元,同比增长46.78%,位居白酒第20位,湖南省位。茅台酒基酒生产周期长达一年,须二次投料、九次蒸馏、八次发酵、七次取酒,历经春、夏、秋、冬一年时间。而其它名白酒只需几个月或十多天即可。茅台酒大曲贮存时间长达6个月才能流入制曲生产使用,比其它白酒多存3-4个月,这对茅台酒基酒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大曲用量大,是其它白酒的4-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