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商铺首页 >> 行业资讯 >> 详情

国内哪里大龙邮票收购快

时间:2017-06-22 09:30

  委托征集单位:上海艺术品交易中心

  大龙邮票“清、民国时期邮票珍藏圈小,价格很难像生肖票等老票那样快速攀高,近几年这些邮票回流多了才见些转机。”集邮喜欢者田先生在现场告诉记者。

  珍藏界有“得黄金易,得龙票难”的说法。邮票在中国走过风风雨雨一百多年,其中降生了众多精品邮票。其中为珍贵的为中国枚邮票“大龙邮票”。这套邮票由于一条舞动的龙而得名。这张邮票是邮迷们求之不得的藏品。据相识,现在存留下来的大龙邮票仅万余枚,拥有全套大龙邮票的只有千余人。

  大龙邮票虽是中国早的邮票,也许由于监印要求严酷,流出的变体屈指可数。厚纸光齿1分银直双连中缝漏齿只见新票;厚纸毛齿3分银直双连中缝漏齿只见旧票。据考,后者存世仅有3件。厚纸毛齿5分银横双连中缝漏齿应曾同时发生5对,但集邮者只在施塔遗集拍卖时方知世间尚存此件销有蓝色天津中文邮戳的旧票珍品。

  卖大龙邮票那里清静可靠,大龙邮票特点

  集邮运动始于邮政的开办。众所周知,天津是近代邮政的发祥地,昔时李鸿章以及那些洋“客卿”如赫德、德璀琳等人,借助天津为京城门户的天时地利,效仿西方之法,由海关承办,于1878年3月23日宣布通告,正式将邮政营业向民众开放,收寄华洋邮件。昔时7月,他们又刊行了大龙邮票,中国近代邮政自此发端。大龙邮票也成为近代百年看天津的亮点之一。

  提及大龙邮票,全套共三枚,按面值计有1分银、3分银、5分银。按纸质分又有薄纸、厚纸。按图幅分有宽边、窄边。按齿孔则分为光齿、毛齿。着实,这都是集邮家们为便于网络研究给它分的。昔时刊行该票时,中国人尚不习惯贴邮票,且集邮民俗未起,倒是外国人捷足先登,上海的欧瓦尔早就订购了一批,且贴用大龙邮票搞了一些实寄封。

  大龙薄纸邮票全套1分银3分------估价:RMB5,250,000---估价日期:2017-04-19

  清大龙薄纸邮票1分银、3分------估价:RMB3,980,000---估价日期:2017-04-08

  1878年薄纸大龙邮票全套--------估价:RMB2,940,000---估价日期:2016-02-13

  清大龙薄纸邮票1分银、3分------成交价:RMB5,610,000---成交日期:2017-01-01

  清大龙薄纸邮票1分银、3分------成交价:RMB4,760,000---成交日期:2017-02-13

  大龙薄纸邮票全套1分银3分------成交价:RMB3,450,000---成交日期:2017-01-23

  1878年大龙薄纸邮票--------成交价:RMB3,280,000---成交日期:2017-03-11

  1878年大龙薄纸邮票1分---------成交价:RMB4,380,000---成交日期:2017-02-15

  大龙邮票存世量多不多,大龙邮票

  以是,现在存世的400多件大龙封,多为在华洋人所寄的西式封。据市场行情订价值,现在3枚蟠龙的价格不到10000元,“大龙”价格则靠近10000元。这两种邮票都是刊行于19世纪末的清代邮票。“大龙”刊行于1878年,是中国历史上的套邮票。“蟠龙”邮票刊行于1896年,是光绪天子御准开办“大清邮政”以后次正式刊行的邮票,也是中国邮票史上首次由天子御批刊行的邮票。

  大龙邮票的刊行时间是在1878年7月24日至8月1日之间,这是清首次刊行的套中国邮票,纪念意义特殊。这套邮票一共有三枚,主要图案是龙。大龙邮票的面值是由银两盘算的,一分银的颜色是绿色,用来寄印刷品邮资。三分银的颜色是红色,是用来寄通俗信函邮资的。五分银是寄邮资,主要颜色是红色的。大龙邮票的三枚邮票每一枚都有明确的分工,在珍藏市场上大龙邮票也被称为“海关大龙”,这也是中国次正式刊行的邮票,刊行数目约在100万枚。

  上海艺术品交易中心是专业从事国际、国内各类各类型艺术品展览、交易、推介、文化传播的艺术品拍卖公司。凭借专业的鉴别评定技能,丰富的市场调研经验,对艺术品收藏敏锐的触觉及对客户需求的迅速了解,依托雄厚的队伍和遍及海内外的买家资源,开拓进取、不断创新。以前沿的投资理念和敬业的服务精神跻身于国内外具竞争力的艺术品经济公司行列。

  1、瓷器:清乾隆以前的精品瓷器,元、明、清为主,宋瓷为佳。

  2、玉器:翡翠玉器,高古玉,明清玉,以“润、透、白”为佳。

  3、书画:名人字画,以古代名家字画为主。

  4、杂项:各类精品杂项,如佛像、石章、各类雕刻、陨石等。

  5、青铜器:各类器具,宝剑,铜镜,佛像,鼎,金银器等。

  为广大藏友的需求和市场的发展,在原有服务的基础上,进行了新的服务升级,期待与您再创辉煌。有限公司,主要负责品的征集,客户对接,拍卖活动的策划及会场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