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福建都督府造中华元宝银币铸造于辛亥革命时期的福建,是辛亥革命这段历史的见证物。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一声枪响,揭开了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的序幕,之后浙江、江苏、上海等地相继响应。福建革命党人也于同年11月9日在福州举事,经过一天激战,革命军光复福州城,11月13日成立中华民国福建军政府,又称福建都督府。
福建官银局全称是福建官办银元局,民间俗称“番钱仔局”,是清光绪年间设在福州的福建官办银元局。光绪二十六年闰八月,闽浙总督许应睽以福建情况特殊为由,奏请准许闽省续铸银元。并决定委派藩司张曾扬、盐法道杨文鼎督办局务,就官督绅办银元旧局基础之上,正式设立了福建官办银元局,1894年—1914年的20年间,这里均为福建管理铸币的金融机构。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清政府迅速瓦解,同年11月13日,福建宣布光复,中华民国福建军政府成立,光复之初,为缓解财政困难,维持金融稳定,福建军政府宣布设立财政部,负责全省钱粮的收支,同时委任陈扬铭,接管设于福州南台苍霞洲的前清官银局造币厂,将原官府库存的纹银改铸为银毫。
福建都督府造中华元宝银币。该币正面币中铸有一个福建的简称“闽”字,“闽”字四周刊写“中华元宝”四字;“中华元宝”以外有一道圆形珠圈,珠圈上方刊写“福建都督府造”六字,下方纪值“库平一钱四分四厘(即双角每5枚当1元),左右两侧用干支标明铸造年代“辛亥”两字(如图)。背面正中又铸一个“闽”字,“闽”字外有一个圆形网线纹,上缘刊写英文“FOO-KIEN”(福建),下缘刊写英文纪重“IMACE AND44CANDAREENS”,中间主图案是著名的“铁血18星”图。
著名的“铁血18星”图是辛亥革命中武昌起义革命军的军旗图案,它是当时的革命团体共进会在武昌起义前设计的,中间圆形网线纹代表中华民国军政府,放射状9支柱意指华夏九州,上、下各9颗星共18星即代表当时长城以南的18个行政省,把18个圆星联为一体,寓有18省人民团结战斗不惜流血牺牲之意。18星旗作为革命军的军旗,在武昌起义胜利后,曾在黄褐楼上迎风飘扬。
革命团体共进会在武昌起义前便设计了十八星旗,该旗帜设计最初由网线纹及九个支柱和对应的十八颗星组成。因此这面旗帜被称为"铁血十八星旗"。旗帜中的网线纹代表的是中华民国政府,放射状的九个支柱意指华夏九州,而十八颗星则表示长城以南的十八个积极响应辛亥革命的行政省。组合起来寓意:十八省人民团结一致,不怕牺牲,革命到底,以追求国家统一,民族和睦,光明前途的意愿。武昌起义胜利之时,铁血十八星旗曾在黄褐楼上迎风飘扬。
福建省在成立中华民国闽军政府之后,为纪念新政权的诞生,福建省财政部决定铸造银币,因福建地区常以毫币为主要流通货币,所以此次铸造的也是银毫,这就是都督府造中华元宝的诞生背景。加之此次货币的发行比较仓促,所以出现了我们在上文提到的一些不合理的情况。在福建都督府造中华元宝里,有一种背面上部分英文不是"福建",而是"福建都督府"的则特别稀少,应该是最初设计的样币。从这枚设计不太合理的银币上,我们能够感受到,近代中国的一次巨大改变,人们突然脱离封建社会的一种狂热态势。这枚银币的流通也很顺利,反应了人民群众拥护革命和追求新生活的热情。
一枚银币见证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它注定在中国近代货币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非常值得重视和收藏。由于此币铸造于辛亥革命时期,当时的中国政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加之本身就有纪念意义,所以铸造的并不多。随着历史的推进、百年岁月的侵蚀,能够保存至今的就更少见了。从这一意义上说,福建都督府造中华元宝银币理所当然应被排入历史文物之列。此外,这枚银币也是辛亥革命胜利后全国最早体现革命政权建立的铸币,由于时间仓促,使这枚银币在制作设计上显得比较简单朴素,但这丝毫无损它所包涵的特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