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9-26 19:25
“你的孩子王者荣耀了吗?”在微信群里,这句话成了虎爸虎妈的问候语。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本无过错,游戏的天地也是广阔的,古代的熊孩子们没有手机,没有ipad,也照样玩得很high。不信,一起去看看古代瓷器上的婴戏图吧。
瓷器上,以儿童嬉戏、玩耍画面为主题的纹饰叫做婴戏图。从现有实物资料上看,最早以婴戏图为纹饰的是唐代长沙窑的婴戏持莲纹壶。宋代婴戏图瓷器承盛唐之风,简约高雅,描绘了儿童钓鱼、戏鸟、蹴鞠、赶鸭等嬉戏形象,娇憨天真,妙趣横生。当时,定窑、磁州窑、耀州窑、介休窑、景德镇窑、容县窑等都用婴戏图作装饰,其中尤以磁州窑釉下彩绘婴戏图最富表现力。
元代陶瓷婴戏纹中,发式采用一笔点绘,服饰中大面积用青花着色,相比于唐宋,儿童的服饰有蒙古族服饰的特色。
明成化-正德
青花婴戏图高足碗
清康熙
青花婴戏图罐
明清时期是瓷器制作的鼎盛期,画面更加丰富多彩,人物也增多了,由简单的一两个幼童形象发展到百余个幼童,千姿百态,憨态可掬。婴戏图还和仕女图、生肖图案、吉祥器物相结合,象征着多子多福,生活美满。而百余幼童一起玩乐的画面百子婴戏图,则有连生贵子、百子千孙的美好寓意。
清雍正
黄地绿彩八子婴戏图碗
艺术品的创造常常包含着丰富的社会信息和深刻的文化内涵,体现着时代的特征。从不同时期的婴戏图上,我们甚至可以一窥国运的盛衰。明永乐至宣德时期,为中国历史五大盛世之一,当时的婴戏图中,孩童往往比较矮胖,大大的额头,圆圆的脸,额上有几根刘海,天真可爱,折射出社会安定的局面。嘉靖、万历时期,孩子们长袍大褂,头重脚轻,此时,明朝社会的衰落已经初露端倪。明末天启、崇祯两朝,社会动荡,战乱频仍,婴戏图中孩童们多体瘦,后脑特大,线条简单。
清乾隆
粉彩百花锦地双面绘八仙婴戏图大瓶
清乾隆
粉彩清装仕女婴戏图瓷板挂屏
清雍正、乾隆两朝的官窑瓷器,婴戏图画工严谨精细,衣纹清晰,眉清目秀,天真烂漫,画面热闹喜庆,一幅太平盛世的祥和景象。自嘉道至光绪、宣统时期,婴戏图上的人物描绘较前朝已显粗略,人物神态也没有之前生动自然,或反映了国运衰落的现实。
清道光
粉彩花卉开光百子婴戏图瓶
清光绪
仿永乐青花内岁寒三友图外仕女婴戏图盘一对
古人认为儿童天真无邪,会带来吉样喜乐。婴戏图的盛行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求子孙满堂的美好愿景。时至今日,婴戏图依然是许多民间工艺品的常见题材,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