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商铺首页 >> 行业资讯 >> 详情

和田玉鉴定评估

时间:2017-09-17 20:52

  中国玉器经过七千年的持续发展,经过无数能工巧匠的精雕细琢,经过历代统治者和鉴赏家的使用赏玩,经过礼学家的诠释美化,最后成为一种具有超自然力的物品,玉成了人生不可缺少的精神寄托。在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自新石器时代绵七千年经久不衰者,是玉器;与人们生活关系最密切者,也是玉器。玉已深深地融合在中国传统文化与礼俗之中,充当着特殊的角色,发挥着其他工艺美术品不能替代的作用,并打上了政治的、宗教的、道德的、价值的烙印,蒙上了一层使人难以揭开的神秘面纱

  和田玉历来被人们视为珍宝,不仅可以养心,也可以养德。佩戴和田玉,现在不仅仅是一种信仰,更是一种时尚的代表,成为成千上万朋友的首选。但是,也有不少人感慨道:好玉越来越难买。

  和田玉是时尚流行品,上下五千年,和田玉一直是追求典雅品位的社会名流的第一选择,一直走在时尚的前沿。历代皇帝到名媛,都对和田玉情有独钟、喜爱有加,他们是引领高端和田玉的先驱,对和田玉饰品的普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现今,和田玉不再只是上流人士的专属产品,上到富豪显贵,下到普通百姓,和田玉也成为时尚流行之首选。

  诗经上说:“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中国人对玉的情节,不仅因为它的温润美丽这样的情愫,更来源于中国悠久灿烂的玉文化对中国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今天就来讲讲藏在和田玉里的那些正能量。

  一、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早在春秋时期,君子就“比德以玉”,更有管仲、孔子相应提出的“玉有九德”、“玉有十一德”,发展到汉朝最终形成了许慎所说的“玉有五德”。从古至今,人们都给玉赋予坚毅、温良、儒雅等品性,并以此比喻文人君子的道德与行为。故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之说。

  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北齐书·元景安传》中说:“岂得弃本宗,逐他姓,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意思是宁愿为正义事业牺牲,不愿丧失气节,苟且偷生。和田玉的美,外有光泽,内有性格,代表了华夏民族的文化理念。人们对其自然魅力的追求,永世不衰。一片玉是这样,一个人也是这样。

  三、玉不琢,不成器

  “玉不琢,不成器。”那些造型别致,款式精美,寓意美好的玉雕都是经过多道工序,才能那般美,那般独具魅力,才能显现出它的价值。而人同玉一般,如果不经历磨难,就会难以成材。

  花如解语还多事,玉不能言最可人。玉虽无言,却可承载文化。正是因为和田玉具有这么多丰富的文化内涵,玉在中国人心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其收藏也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

  春秋战国时期,和田玉大量输入中原,王室诸侯竞相选用和田玉。此时儒生们把礼学与和田玉结合起来研究,用和田玉来体现礼学思想。为适应统治者喜爱和田玉的心理,便以儒家的仁、智、义、礼、乐、忠、信、天、地、德等传统观念,比附在和田玉物理化学性能上的各种特点,随之“君子比德于玉”,玉有五德、九德、十一德等学说应运而生。这是中国玉雕艺术经久不衰的理论依据,是中国人七千年爱玉风尚的精神支柱。 藏品审核方式:

  1:初审——先将图片及详细信息发到以下邮箱,并注明您的姓名、电话、所在城市;

  2:初审通过,会对您的藏品进行年代和价值的初步评估分析(只供参考);

  3:复审:将您的藏品带到公司由权威鉴定专评估鉴定;

  4:签定委托拍卖合同

  具体征集如下:

  中国书画:历代著名画家及近现代名人绘画精品;

  中国陶瓷:历代陶瓷精品,以元、明、清为主,宋瓷为佳;

  翡翠玉器:要求玉质佳、雕工巧、皮色好

  杂项精品:历代文房用品、紫砂、印章、牙雕、砚台、古籍善本、金银器等;

  公司: 深圳中藏文化艺术品有限公司

  主营: 古董鉴定、古玩拍卖、瓷器玉器鉴定拍卖、艺术品拍卖、铜器字画拍卖

  (备注:您在来我公司之前,请提前1小时电话告知,以便能有足够的时间帮您提前预约专家老师,谢谢您的支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