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27 20:51
吉州窑是中国现有保存完好的古代名窑遗址之一。它始于晚唐,兴于五代、北宋,极盛于南宋,而衰于元末,距今已有 1200多年的历史。宋时,永和陶瓷业兴旺,“辟坊巷街三市”,“七十二条花街”。锦绣铺有几千户,百尺层楼万余家。吉州窑是中国古代黑釉釉瓷生产中心之一。所产瓷器种类繁多,已发现的瓷形有120余种。按胎釉可分为青釉瓷、乳白釉瓷、绿釉瓷、黑釉瓷、彩绘瓷、雕塑瓷和玻璃器等。
州窑位于江西吉安市永和镇境内,北距吉安市市约8公里。隋至宋,吉安称吉州,故名。在永和镇西侧约2公里长、1公里宽的范围内,废窑累累,瓷片和窑具俯拾皆是。现今永和镇仍残存着一条条匣钵和窑砖铺砌的长街古道,这一带就是古“东昌”县县城的所在地。东昌地属吉州管辖,故名为“吉州窑”,又称为“永和窑”。
吉州窑的釉下彩绘瓷从彩绘工艺、绘画手法到题材选择都带有磁州窑釉下彩绘的痕迹,在继承的基础上也有发展和创新。磁州窑多以浓黑似漆的重彩绘于施有洁白化妆土的胎体上,花纹有如飞瀑直泻,粗犷豪放。吉州窑泥料较细,胎体轻薄,不施化妆土,直接在坯胎上彩绘图案,烧成釉色呈红褐色,运笔细腻,施釉较薄,形成色彩柔和、含蓄秀美的瓷绘风格,画面精细,表现南方细腻风格,很像文人画家画的花鸟画。吉州窑对中国陶瓷文化的贡献不仅仅是在青白瓷、黑釉瓷盛烧时期突破了历史局限,将单色釉瓷发展到彩瓷装饰阶段,更为重要的是它创造性地运用了中国绘画中的写意画法和图案装饰技法,用一支柔软的笔生动地将花卉、鸟兽虫鱼、山水风景等自然景物描绘在瓷器上,并且结合运用诗词与书法手段,极大地丰富和繁荣了我国瓷器的装饰技法,为元代景德镇瓷工们成功烧造清新淡雅的青花瓷作好了技术上的准备,釉下彩绘与青花瓷的区别在于彩绘颜料成份不同,一个是铁料,一个是钴料。釉下彩绘瓷的烧成,是我国制瓷史上划时代的进步,它昭示着中国陶瓷以单色釉瓷为主的历史行将结束,彩瓷飞跃发展的时代即将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