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紫云县回收老酒 收购烟酒服务周边顾客
另一个就更厉害了:
压倒茅台的最后一根稻草,还是在今年5月颁布的"史上最严限酒令"。
这项政策不仅将禁酒范围从"公务接待"拓展到"国企工作餐",更引入了智能酒精检测门禁实施24小时监控,彻底封杀"矿泉水瓶装茅台"这类骚操作。没了700万公务员的信用背书,茅台作为"社交硬通货"的地位也就没根儿了,价格一再探底,跌跌不休。
6月25日,飞天茅台散瓶零售价跌到1780元,比年初2220元的单价掉了近20%。
从前的“液体黄金”、“投资圣体”被捅破了金身
——经销商卖一瓶亏一瓶、黄牛踩踏式抛货、股价跌破1400。
——对于“茅台永远涨”的信仰似乎在一瞬间坍塌。
这几个事情,可能在公开舆论环境中热度不高(毕竟现在主流的互联网群体,特别是年轻一代,对于茅台这档子行情没啥兴趣,也不关心),但是在白酒的圈子,以及和体制沾点关系,还有就是靠着体制赚钱的圈子里面,那可是闹得那叫一个热闹。
就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国内舆论环境和互联网上,对于茅台,以及中国白酒行业的未来走向,出现了两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要么极端看空,看么无脑唱多。
利益关联嘛,可以理解,情绪驱动嘛,也可以接受,但是完全被利益和情绪影响,搞对立攻击和互相谩骂,就没意思了。
这篇文章,就从一个务实,理性,尊重规律和本质的角度,和大家从几个市面上看不到的角度,对茅台接下来的市场价格,资本市场潜力,以及未来国内白酒行业的可能走向和变化,进行一次专题,深入,有意义的讨论和分析研究。
网上的多空骂战和各类分析内容大家也看得挺多了,既然要聊,就聊点主流看不到的东西。
(本号已在全网平台进行了关联认证和内容实时查重检测。如有未经明确允许的抄袭搬运情况,必将追究。)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1
一个存在了很久的争执:茅台这东西,究竟能不能看作是“有效资产”?
在茅台持续火热的过去几十年,实际上国内已经形成了围绕茅台这个酒,一个成熟,规模庞大的经济系统。
以政府和体制群体为价值背书,叠加厂商持续对品牌的投资,以及二级市场的金融管理,让茅台这个商品,被赋予了“社交货币”的市场属性和地位,这个在本号以前的文章里面已经有过详细的分析,这里就提一嘴。
过去很长时间里面,茅台这个商品,可以说一定程度上具备了硬通货的性质,无数人也因为茅台,获得了真金白银的收益,甚至构筑了一套完整的商业系统。
但是,当潮水退去的时刻,一个理论上,在工业流水线上能不限数量无限制造的商品,究竟是不是有效资产,这个问题就很有意思了吧?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个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