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贵阳市回收礼品快速上门收购烟酒商家地址
1915年以前,两家茅台酒厂产量不过1万公斤左右,自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奖后,需求量大增,两家茅台酒厂的产量增加一倍多,加上新建的恒兴酒厂的产量,每年产酒都在2.5万公斤以上。
1931年,川黔、川滇、黔桂等公路通车,贵阳、遵义过往客商增多。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于国民政府迁到陪都重庆,沿海工商企业大量迁入贵州等原因,使茅台酒的销量进一步扩大,三家酒厂都积极扩大生产,年产量增加到4万公斤以上。据统计,1947年三家酒厂有工人近百人,窖坑41个,共产酒6万余公斤:成义酒厂2.1万公斤;恒兴酒厂3.25万公斤;荣和酒厂0.7万公斤。销售地区扩大到上海、重庆、长沙、广州、汉口等地,抗战胜利后,赖永初将300瓶茅台酒带往香港试销,当即被抢购一空,茅台酒从此进入了国际市场。
1949年前,茅台酒生产凋敝,仅有三家酒坊,即:华姓出资开办的“成义酒坊”、称之“华茅”;王姓出资建立的“荣和酒房”,称之“王茅”;赖姓出资办的“恒兴酒坊”,称“赖茅”。
1951年,政府通过赎买、没收、接管的方式将成义(华茅)、荣和(王茅)、恒兴(赖茅)三家私营酿酒作坊合并,实施三茅合一政策——国营茅台酒厂成立。
1953年,茅台酒厂开始注册“贵州茅苔”牌商标(后改为“贵州茅台”),并启用工农携手图形,俗称“工农牌”。并使用由红色五星、齿轮和金色麦穗图形组成的“金轮”商标,即现在所称的“五星”商标(“五星”茅台)。1956年以前,茅台酒瓶一直使用仁怀当地生产的土陶瓷瓶,该种瓶身为手工拉胚,受限于当年技术水平,此种酒瓶烧制时采用上下两部分对接工艺,所以在整个五十年代中期以前,凡茅台酒厂黑釉陶瓶中部,均有双截对接遗留痕迹,时代特征明显。在1956年以前,茅台酒封口为油纸扎塞在瓶口里边,外用猪尿泡皮绑扎,再用封盖纸封口,封盖纸为篆书“贵州”二字。到1956年,茅台酒更换了封口,使用木塞,以更好地防漏。
60年代,三大革命”茅台:从1966年起,内销五星茅台酒背标文字中出现“三大革命”,俗称“三大革命”茅台。1966年以前,茅台酒酒瓶一直使用贵州当地生产的陶瓷瓶,1966年开始,茅台酒改为乳白色玻璃瓶。还有从繁体字到简体字、从木塞到红色塑料螺旋盖、日期为蓝色汉字、棉纸外包装等改变。
70年代,葵花牌茅台:1970年到1975年,外销茅台使用“葵花牌”商标,瓷瓶换成白色玻璃瓶,带纸盒。从1975年2月开始,“葵花牌”全面换标又重新改为“飞天牌”。“葵花牌”只存在了几年的时间,因存世量有限,如今备受追捧。
80年代,1980年到1982年,酒瓶用白色玻璃瓶,背标文字中有“三大革命”,俗称三大革命茅台酒,外包装也是棉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