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沿河县名酒回收回收茅台酒资金雄厚上门回收
在 90 年代前泸州老窖凭借拳头产品“泸州老窖特曲”成为白酒价格的引领产品, 并在各届名酒评比中崭露头角。但由于公司走平民化产品路线,价格长期保持不 变并错过多次提价机遇,使得公司逐步在 90 年代后沦为市场二线品牌。 作为单粮原窖工艺的最高代表,高端浓香绕不开泸州老窖。新中国成立后,中国 白酒三大试点最早便是 1957 年开始的泸州老窖查定试点,1959 年国家出版的酿酒 教科书《泸州老窖大曲酒》成为我国浓香型白酒酿造工艺标准的制定者,酒界泰 斗周恒刚先生亲笔题写“浓香正宗”,2006 年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作为浓香型 白酒唯一代表,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足见泸州老窖浓香品 牌底蕴深厚。五粮液采取多粮跑窖工艺,多种香味丰富饱满;泸州老窖采取单粮 原窖工艺,口感纯净、窖香浓郁,因此口味上的差别带来了各自忠实的消费群体, 泸州老窖作为单粮工艺的最高代表,必然在高端浓香市场大有可为。
泸州老窖的历史和品牌是国窖 1573 在困境中实现翻盘的底蕴所在。1996 年底,公 司始建于 1573 年的国宝窖池群被国务院批准为行业首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公司借机推出高端品牌——国窖 1573。国窖 1573在 1999年末首次被公司介绍给市 场,于 2001 年春糖期间正式发布,其一经上市即凭借高端的形象、优良的品质和 每年仅千余吨的稀缺性,迅速跻身一线白酒行列,出厂价定位在 268 元,超过茅台 和五粮液(2002 年 12 月 31 日,茅台/五粮液出厂价分别为 218 元/249 元),成为与 茅台、五粮液并列的超高端品牌,有效提升了泸州老窖的整体品牌价值。
国窖 1573 初期快速增长的背景为我国经济高歌猛进带来的白酒行业繁荣发展。21 世纪初中国加入世贸以来经济高速增长,商务活动的增加、房地产和各类基建项 目的大力开发,推动白酒行业在 2003-2012 年迈入黄金发展期,行业规上企业产量 从 349 万吨增至 1153 万吨。尤其是高端白酒应用场景大幅增加,政务消费大幅攀 升,到 2012 年时政务消费已经占到高端酒的 45%以上。国窖 1573 顺应市场对高端 产品的需求,2002 年销售仅 5.52 亿元,到 2012 年则达到 44.26 亿元,占到公司酒 类营收的 39.23%,可见国窖 1573 是公司增长的核心引擎之一。
1.2. 第二轮:行业调整期大幅下滑,梳理渠道&产品聚焦实现品牌复兴
1.2.1. 行业调整期公司规模下滑,产品和渠道问题显露
2012 年的塑化剂事件和限制三公消费使行业黄金期画上句号,在 2013 开始的行业 调整修复期,行业产量增速由连续 9 年的双位数甚至 30%以上的增长下降到个位数 增长。由于在白酒发展黄金期,政务消费占比高达 45%,随着 2012 年限制三公经 费消费名烟名酒,高端及次高端酒失去政务消费的支撑后,业绩短期内出现断崖 式下降,营收增速从 2005 年以来的 20%以上甚至 40%的增速回落到 11%,2014 年进一步回落到 5%,而行业利润直接由 2012年的约 50%的增速直接降到负数,由高 增速阶段骤然变冷。
泸州老窖在行业扩张期高速增长和行业调整期骤然暴跌原因剖析。伴随着白酒行 业黄金十年的开启,泸州老窖营收/归母净利从 2005 年的 14.57/0.46 亿元万元逐年 爬升到 2012 年的 115.56/43.90 亿元,实现了飞跃式的成长。在 2005 年至 2012 年 间,白酒行业/泸 州 老 窖/贵州茅台/五 粮 液 营 收 复 合 增 速 分 别 为 31.88%/34.4%/31.3%/22.9%,可见泸州老窖增速不仅快于行业增速,在三大高端白 酒中增速也是领先于贵州茅台和五粮液。2012 年至 2014 年的行业调整期,三大高 端白酒中,贵州茅台营收仍然实现 10.53%的复合正增长,泸州老窖和五粮液营收 复合增速分别为-31.94%/-12.12%,茅台一骑绝尘的同时,五粮液走下白酒老大的 宝座,泸州老窖却更是大幅下跌,超出预期。
公司销售规模的暴跌从产品、市场、渠道等方面进行审视,会发现有诸多方面的 原因,而其中最重要的有三点,1)国窖定价策略的影响。2)开发产品的副作用。 3)柒泉模式的杠杆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