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岭县茅台十五年三十年回收价格一览
为了庆祝巴拿马运河建成通航,美国国会决定1915年在加利福尼亚州的旧金山市举办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向全世界各国发出参展邀请。
这是民国政府成立后中国第一次参加国际性盛会,我国将其视为一次展示国家新貌、促进实业发展、增加物产出口、学习他国经验的绝好机会,特意从全国各省征集了10万多件展品进行参展。
中国参加万国博览会,由于中国白酒的包装比不上外国的精致而无人问津,茅台想到一个办法,拿起一瓶酒就摔到了地上,酒香四溢。中国白酒从此扬名海外。获得金奖。(网上也有很多说茅台其实拿的不是金奖是银奖。但啥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消费者认知。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奖是被茅台第一个宣传出来的。)
4、一直用国酒做宣传。
说国酒茅台。但在19年被取消不能用这个宣传了。
茅台一直想注册国酒茅台的商标,但是没有通过。商评委给出的对 “ 国酒茅台 ” 不予注册的的判定理由是这样的:“ 国酒茅台及图 ” 中的 “ 国酒 ” 一词带有 “ 国内最好的酒 ” 的含义,若由被异议人永久性地独占使用,容易对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产生负面影响。
但被取消国酒使用权后,茅台品牌形象没有任何折扣。还是人们心目中的国酒。
5、出了这个核心产区便酿不出茅台酒,不能异地复制。
1975年周总理提出茅台酒异地实验的设想。
为了最大程度接近茅台酒酿造条件,此次的试验地点选在了遵义市郊。
从技术人员到工艺流程,再到原材料、辅料、生产设备,甚至试验基地等也从茅台酒厂搬运,严格按照茅台酒酿造流程、遵循自然变化进行严苛试验。
整个异地试验历时十一年,经历9个周期、63次轮次,30000多次分析试验。
1985年,包括时为茅台酒厂总工程师季克良先生在内的25位专家对试验制酒进行了评定。
最终鉴定委员给出了试制酒“色清,微黄透明,酱香突出,幽雅,酒体较醇厚,细腻,入口酱香明显,后味较长,略带苦涩,空杯留香雅致较持久,基本具有茅台酒风格”的评语,做出了“鉴定酒质量接近市售茅台酒水平”的结论。只是“接近”而已。
不少白酒专家认为:茅台酒异地实验做出来的不是茅台酒,是酱香酒,酱香酒和茅台酒还是有区别的。
茅台的赤水河核心产区,本身就是一个天然的大窖池,拥有特殊的微生物环境。种类繁多的微生物环境直接参与到了开放式的发酵酿造过程中。
这种微生物环境的形成, 是地理与历史两方面条件综合叠加、天机巧合的结果。其它地方要酿造酱香酒, 能够复制部分条件,却不能复制其微生物和地质环境。
这就是离开茅台镇,无法酿造出好的酱香酒的真正原因。
茅台营销的故事不在于真假,在于消费者信否。消费者对这瓶酒是否认可。按照现在流行的说法就是能否打入消费者的心智。
茅台酒说自己是营销第二,我估计没有人敢说第一。
总结一下,茅台的成功主要有以下几点:
1、酒好,品质佳,营销佳成功占领了消费者心智。
茅台酒的成功是坚持把酒的质量放在第一位。
茅台酒的品质稳定,一直以来,茅台酒的生产不仅仅是为了百姓喝,更是为了特殊人群喝。而这些特殊人群,很有可能决定茅台酒厂的生死,所以茅台对于品质的要求是刻入骨子里。
茅台品牌的稀缺性,则是源自于其酱香酒工艺。
一瓶茅台酒历经五年工艺周期,一年生产,三年陈酿,勾调再经历一年。其中, 一年生产过程包括:端午制曲、重阳两次投料,历经九次蒸煮、八次加曲、七次取酒,故称“12987”生产工艺。
每月为一个小发酵周期,蒸馏取酒后将酒糟摊凉添加酒曲后再发酵。七次取得的茅台原酒又按酱香、醇甜和窖底三 种典型体、不同轮次在透气性好的大陶坛里分别存储陈酿至少三年。
茅台一直以“特供”产品的身份出现在大众眼前。特供,言下之意就是只有极少数人才能喝到。与曾经的高端白酒头牌泸州老窖、山西汾酒、五粮液纷纷开始追求销量,向大众转型不同,茅台虽几经波折,但在营销过程中,努力强化“特供”、国酒身份,进一步推升了茅台的稀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