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三穗县银元回收银元老钱币上门回收
据相关统计,数以亿计的文物被挖出来,其中相当一部分流向了国外,经过苏富比、佳士得等拍卖行的“洗白”,成为富豪们一掷千金的藏品。但还有另外一部分文物因为各种原因,流向了民间鱼龙混杂的古玩市场,如果没有专业人士去发现它们,就有可能成为永远无法挽回的损失。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马承源每次碰到“疑似赝品”的文物,都会认真对待,不放过每一个求真的机会。第一次是在1992年,香港中文大学张光裕教授传来消息,说当地古玩市场出现了一套14枚编钟,很有可能是内地被盗流失,但铭文是后刻且读起来不通顺,有伪造之嫌。
马承源和编钟
不管真假先去看了再说,马承源得到信息立即赶到香港,见到编钟之后,他断定肯定是真品,并委托朋友东拼西凑了将近100万港币,重金全部买下带回上海。
一回去就受到了各方专家的质疑,大家都说“马老看走眼了”,这些编钟又“新”铭文又是后刻,肯定是现代产物。但马承源相信自己的眼力,他认为这些编钟之所以锈蚀程度看着很“新”,是因为刚出土没多久,铭文后刻不代表是现代所刻,而铭文不通顺是因为这14枚编钟还不是全套,只要找到剩下的连起来读肯定就通顺了。
这就是顶级专家的料事如神,后来山西晋侯墓地又出土了两枚编钟,刚好和马承源购回的14枚编钟凑成一整套,355个字的铭文完整讲述了周厉王三十三年晋侯稣率兵随周王巡视东土、征讨叛乱部落和事后赏罚的故事。
再后来山西晋侯墓被盗案逐步调查清楚,那14枚编钟果然是被一位当地人盗走卖到香港的。这些调查取证需要很长时间,但马承源只凭借自己的眼力,顷刻间就挽回了国宝,如今也成为上博的镇馆之宝。
越王者旨於睗剑
第二次是在1995年,马承源在香港古玩市场的一家店铺里,发现了一把宝剑。剑格两面铸双钩鸟虫书铭文,正面为:戉(越)王戉(越)王;反面为:者旨於睗。
又是一把越王剑?而且一样的吹毛断发,一样的历经千年不腐不锈,这个“者旨於睗”是何许人也,竟能拥有如此神剑?别人不太清楚,但马承源这位青铜器专家可太了解了,“者旨於睗”正是越王勾践的儿子。
这样一把能媲美越王勾践剑的宝物,竟放在古玩店里无人问津?据古玩店老板介绍,原来这把剑听说出自浙江,80年代就被挖出来了,仅以2万元的价格卖给一位古玩贩子,几经辗转才流到了香港,但因为无人识货,都觉得这把剑看着太新,因此摆在店里很长时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