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我测评的另一大BUG就是15酱,15酱是五粮液的酱酒,但又不是五粮液的嫡系产品,不过话又说回来,五粮液的酱酒里面没有嫡系产品,然而有意思的是,五粮液却有自己的酱酒酿造,从1999年开始到现在,五粮液一直在酿酱酒。
说到五粮液酱酒,不少人都好奇,五粮液这么强的品牌,为什么不自己搞酱酒?关于这里面的深层问题,我们都没法搞清楚,官方也不好公布。只是从表层上来看,五粮液这边不缺赚钱的事,只是赚钱的人都在琢磨,怎样才能稳定的长期做下去。最近据说15酱差不多要凉了,不是因为卖不出去,而是上游不打算这样玩了。一般来说,酒厂砍掉一个品牌,那么自己会做一个品牌,毕竟自己的产能要输出出去。但五粮液这边真让人看不懂,我没有看到其在酱酒上有什么动作,推出什么新的产品,可能人家就是有钱,就是玩。
15酱50版(批次:)的价位其实并没有达到800元,但其却达到了超高端酱酒的水平。此酒的焦糊味及窖底香突出,并带有一股舒适的陈香,酒体入口微带苦感,中段甜味很好的化开了这种苦味,口感连绵,尾味很长,有源源不断之感。整体此酒属于超高端酱酒,水平逊于丹泉洞藏30,主要在于连绵度展现不够,当然,15酱50版的复杂度还是要略好于丹泉洞藏30。
相比之下,18年的15酱50版(批次:6)品质比其有明显提升,主要在于此酒酒体的醇厚度、连绵度明显好之,在风格呈现上,此酒的窖底香更突出一些,焦糊味略弱一些。
皇家御坛(小黄坛,批次:)在上市时其价位低于同时期的50版,但我感觉其水平要好于50版,不过相比18年的50版来说,此酒的水平还是略逊一筹。相比20年的50版,此酒酒体的醇厚度略好一些,入口的焦苦味也没有50版出头,酒体更显连绵。在风格呈现上,此酒风格与20年的50版是一样的,并不像18年50版那样有突出的窖底味。
说到15酱的风格,其强化了窖底香呈现,这与现在茅台产区弱化窖底香形成鲜明对比,相比之下,十几年前的茅台酒也呈现窖底香,但不同于15酱的是,其焦糊味更加突出,窖底香较之要弱一些。
对于15酱的产品,因为一些变数,个人建议还是看年份及批次选购,对于21年批次的15酱产品,我目前没有品鉴过,也不知道其品质会不会有变化。
总的来说,这篇文章在没写丹泉和15酱之前我觉得还挺正常,写完之后觉得挺夸张的。在前面的文章中,丹泉还写有酒评,15酱一款没写,主要也是酒评结果夸张。关于这些酒的品评排序,结果是这样的:18年云门陈酿30年(中高端酱酒)<20年一代珍品摘要(高端基础级酱酒)=19年珍酒珍30=18年武陵王<19、20年君品习酒=19年青花郎=18年猪年青花郎=17年习酒十年=19年赖茅一代工匠<15年大摘要<16年大摘要(高端酱酒)=20年摘要封坛<11年下半年及12年青花郎<11年上半年青花郎=20年潭酒紫气东来<20年重阳青花郎=10年青花郎=19、20年习酒窖藏15<20年15酱50版(超高端酱酒)<20年15酱皇家御坛=19年丹泉洞藏30=19年丹泉洞藏30臻藏级<18年15酱50版<21年丹泉洞见<04年木塞青花郎(顶级酱酒,价位超过800-1500元的顶级酱酒)。
结合这一个排序,做一个小结。对于超高端酱酒,有一定规模,有成熟酿酒团队的酒企,其实是可以进行这类酒的生产的。当前的许多酱香酒企都有这一档次酒生产,在我品鉴的各种酱酒中,茅台、郎酒、珍酒、15酱、丹泉酒我都品鉴到其超高端产品,但习酒(新酒、老酒除外)、金沙酒、潭酒、武陵酒(新酒,老酒除外)我目前还没有喝到过其超高端产品。对于有些品牌,可能是我品鉴他的产品不够,比方说武陵酒,对于有些品牌,其实是可以在这个档次上做文章的,首先拿顶级糯高粱酿造,少量生产也可以,就像珍酒那样。当然相比酱香酒,浓香酒运用顶级糯高粱的酒企更少,目前我只在五粮液、国窖和古井贡酒的新酒中喝到这样的超高端酒,而在其他香型酒中(非大曲清香、凤香、老白干、米香、豉香、特香。前三种要求粳高粱酿造,后三种是大米酿造),只有在仰韶的新酒中喝到过这样水平的酒。可以说,好多酿高端酒的酒厂,用了糯高粱酿造,而非顶级糯高粱酿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