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网上公开数据显示:2012~2019年,茅台基酒产量分别为3.36万吨、3.86万吨、3.87万吨、3.22万吨、3.9万吨、4.28万吨、4.97万吨、4.99万吨,产量基本趋于稳定。而这些产量都是由5年前的基酒决定的,多一瓶都生产不出来。
但是,今天的消费者相比8年前的消费者,收入显著提高。此前喝不起茅台的人也要来和喝的起的人抢那点产量。
尤其,茅台当下不仅是“社交货币”,亦成为面子、排场的象征。在日常商务、政务活动中,一杯茅台既能迅速消除陌生感又倍儿有面,劝对方喝下53度的白酒,既彰显了劝酒者的社会地位,也验证了对方的服从性,一举两得,都在酒里。这种酒文化让茅台稀缺性进一步加剧,甚至变得有价无市。
况且,茅台那点可怜的产量还不一定都在市场流通。
一方面,茅台在市场流通过程中,显性库存被经销商吸收,为了低买高卖流动性比较高,比如2008年,出厂价、零售价分别为438元和650元,渠道赚走48.4%;2020年53度飞天出厂价、零售价分别为969元和1499元,渠道赚54.7%,到手赚一半,经销商有足够的出货动力。
但另一方面,茅台的隐性库存也在日益增大。在中国官本位的文化氛围之下,除开经销商,黄牛、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也会通过不同渠道瓜分新酒份额,这部分最后不管是送礼还是喝掉,流通性都非常低,大部分其实都被囤起来了。
囤茅台群体虽然不尽不同,但大家出发点基本相同:
一、担心通胀大环境下手里的资金越放越毛,但茅台越放越香,越香越值钱;
二、中国市场酒文化盛行,茅台宴请倍有面子、拿得出手,况且国内大量收藏者能接盘不怕这东西砸手里;
三、茅台投资属性加杠杆后,炒的人越来越多,毕竟茅台不像房子限购,也不受供给侧改革影响、不受环保核查限制,多好,独一份。一手茅台的价格近12万,早追平北上深豪宅均价了。
即便如此,市场供需失衡情况下,茅台官方最近一次提价也是在2018年1月1日,当时飞天茅台的出厂价从保持了近8年的819元/瓶提升至969元/瓶,市场指导价从当时的1299元提高到现在的1499元,但黄牛的价格普遍在2500以上,还不能保证你买到的是真酒。
所以还是那句话:“茅台属于酱香型白酒,没有泡沫,有泡沫的那叫啤酒。”
存钱不如存茅台?
2018年佳士得上海秋拍中,一箱1980年53度540ml原箱飞天茅台酒(12瓶装)以人民币660,000元成交,单瓶价格高达55000元/瓶,而这款酒1980年大概卖7元左右。
投资市场一直有一条黄金定律:买预期,卖事实。
股市9成以上投资人无法接受亏损,一旦亏损他们大脑就处于崩溃状态,运行只剩下情绪。庄家们靠什么赚钱?就是在反复左右、引导、玩弄你的预期赚钱,因为影响价格往往是预期而不是价值,所以买茅台就要做坚定的长期持有者。
贵州茅台是少有的完全凭借品牌张力做市场的产品,不仅竞争优势凸显,股价从2013年最低130元到2020年1197元,仅仅用了6年左右。与同类公司相比,茅台持续的成长性对应当前估值还具有很高的安全边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