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严重侵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财产安全,广大人民群众对此深恶痛绝。
“一些重点地区人员相互勾连,形成职业犯罪群体,严重败坏社会风气;一些人员受蛊惑蒙蔽,出租、出售银行卡、电话卡、支付账户给诈骗集团,成为诈骗分子的帮凶,严重侵蚀了社会诚信根基。”刘忠义表示,一年来,尽管电信网络诈骗打击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案件快速上升的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但犯罪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多发高发,其背后折射出网络治理、社会治理等方面还需不断完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是复杂的社会治理问题,并不是简单的社会治安问题。”杜航伟表示,下一步,公安机关要在继续严打高压、严密防范前提下,一方面不断深化治理,依法加强对涉诈人员管理,全面落实出境管控措施,严格落实实名制和失信人员金融通信惩戒措施;另一方面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将广泛宣传与精准宣传相结合,加强对易受骗群体、案件高发行业和重点地区的精准宣传,建立全方位、广覆盖的反诈宣传体系,切实增强人民群众防骗意识和反诈能力。
“今年检察机关在依法从严打击的同时,将更加重视能动履职,协同推动网络诉源治理。”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厅负责人程雷表示,检察机关将更加重视数据赋能,强化大数据思维,推动建立数据互通共享,加强数据集成分析研判,及时发现打击治理的“死角”和“盲点”。
去年以来,工信部推出“一证通查”、12381劝阻短信,开发“老年人亲情号码预警”“闪信霸屏预警”等新功能,大幅提升了预警劝阻效果。“我们将继续加强反诈技术手段,建设国际出入口短信预警系统,实现对国际来话和短信实时主动提醒,提升群众防范跨境诈骗意识。通过‘反诈名片’,实现对主叫号码的权威标记,有效甄别号码真伪,多措并举,不断提升电信网络诈骗治理效能。”隋静说。(记者 张天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