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因为它的酿酒工艺跟飞天茅台是一样的,都是传统大曲坤沙工艺,简称“12987”,酒体饱满醇厚,酱香突出,回味悠长。
在所有的茅系酒中,它被认为与飞天相似度最高,只是因为调味酒的年份不如飞天,才在档次上略逊一筹。
厂家看在酒质接近飞天,但又不能媲美的份上,取名飞天迎宾酒。所以从工艺看,它是属于“飞天牌”,但不能完全说是飞天茅台。
跟茅台迎宾酒就更不用多了,差别更大。
因为茅台迎宾酒是飞天茅台第9次(最后一次)蒸酒后剩余的酒糟,再加入高粱和酒曲再发酵出来的酒。
工艺上属于“翻沙”,酒质偏差,口感极为一般,主要用于满足那些普通消费水平的酒友,以及不懂酒的小白。
说到这里,大家会发现酱酒的工艺很喜欢叫XX沙,当中的“沙”是什么呢?
酱酒中的沙:
酱酒工艺复杂,但原料简单,只要单一高粱。
茅台酒用的红樱高粱粒小皮厚,像是一堆沙子一样,于是贵州人喜欢称呼高粱为沙,而且放粮的时间很讲究,一定得是重阳时节,所以有“重阳下沙”的说法。
其实酱酒的工艺除坤沙和翻沙外,还有碎沙和串沙。
坤沙工艺上面有说到,可以用“12987”来形容,1年为周期;2次下沙;9次蒸煮;8次发酵;7次取酒。
因为用的原料是颗粒完整的高粱,想要充分取酒,必须历经这一过程,所以有出酒率低,产量有限的特点,但酒质是最好的。
翻砂上面有说到,此处不一一说明。
碎工艺是将高粱碾碎,加大与发酵菌的接触面,极大地缩短了酿酒周期,一般蒸煮2次就行,一些低质酱酒会为了提高产量采取该工艺。
串沙工艺酿的酒严格来说不能说是酱酒,因为它是用坤沙最后一次蒸煮剩余的酒糟直接加食用酒精蒸馏而来,直接跨过了发酵这一步,属于酒精酒。
由此可见,酒质排序有坤沙>翻沙>碎沙>串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