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在六十年代末,茅台酒成为了接待用酒,可是茅台酒产量十分有限,给到湖南的配额只有1000斤,那怎么办呢?总不能去抢吧!
于是湖南打算自己酿造和茅台口味接近的酱香型白酒,受制于生产技术条件,常德酒厂被选中,扛起了酿造大曲酱香酒的大旗。
当时茅台酒厂正好也有扩产的打算,于是便同意了常德酒厂前来学习的要求,常喝酒厂学成归来后,2年便酿出了属于自己的酱香酒——武陵酒(常德古称武陵),悟性可见一斑。
开挂的“酒生”,和茅台酒同台竞争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才知道!
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酒厂决定让武陵酒参加全国评酒大赛,结果在第三、四届评酒大会都斩获了优质奖,和名酒只有一步之遥,对于一款底蕴不深的酒来说,非常难得了。
但酒厂依旧不满足,继续埋头苦干,终于在最后一届评酒大会入围中国名酒,和茅台、郎酒同台竞争,被人们誉为酱香酒中“茅武郎”。
其实,当时参与茅台酒扩产(易地试验)的酒厂不止一家,很多复刻版的易地茅台其实品质都很不错,为何武陵酒能脱颖而出呢?
1、武陵酒得到了茅台酒厂的大力支持,习得酱香酒的工艺精髓。
2、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走出了自己的特色。
武陵酒在第五届评酒会的总分高于茅台酒,其酸涩感比茅台小,酱香味更加幽雅,虽然也有焦香味,但焦不露头,香味的协调性很好,入口更为柔和,获得评委的高度认可。
可惜,本在“酒生巅峰”的武陵酒却没能借助名酒称号一飞天冲天,反而成为其它名酒的“垫脚石”,一代名酒有名无实,让人感慨良多!
大部分名酒借助“中国名酒”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为何武陵酒没落了呢?
首先,九十年代白酒处于大动荡时期,酒厂步子迈得太大,内部管理有比较混乱,导致运营不力,失去了角逐全国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