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秉县回收名酒 收购53度飞天茅台酒实体店当前这轮调整的特殊之处在于,它不仅是价格层面的回归,更是茅台商业模式和品牌定位的根本性重塑。
当茅台真正摆脱权力标签和金融属性,回归到为普通消费者创造价值的轨道上时,或许才是其长期价值实现的真正开始。
不能说茅台这一次的反应不快,出手不给力,市场表现也给出了回应。
1800元这个分水岭,经历了一系列博弈,终于有了像样的反弹:
6月28日,25散1840元25原1920元,散原收复1800元和1900元重要关口
6月30日,25散1840元25原1935元,24散1850元,24原1945元
进入7月,茅台散瓶的价格也持续稳在了1800元上方,下图是最新的报价:图片来源:网络
面对普通客户的经销大头仍然在批发代理商端口;代理商不稳,茅台的终端价格就很难稳。
在整个营销价格体系中,茅台最担心的就是经销商终端价格的坍塌,一旦失守经销商盈亏平衡点,茅台的直销渠道将不得不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
虽然直销营收/成本远大于批发代理,但直销1499元的价格,是茅台万万不能接受的。
从6月28日开始,茅台价格开始陆续收复1800和1900元重要价格关口。
——茅台的销控终于有了效果,市场基本上止跌回稳。
那么,接下来,茅台的价格走向,该怎么看呢?
个人的观点,虽然厂家出手从销控维度进行了调整,但是中长期去看,茅台这一轮的价值泡沫出清,还将延续下去。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说的是出清,而不是崩盘,泡沫破碎,理由很简单,那就是茅台背后的国资金融系统,是不可能接受茅台一夜崩盘的冲击和损失的。
接下来,一轮又一轮围绕茅台关键价格的市场博弈会持续,经销商的压力测试和遭遇钝刀放血是必然过程。
而且,一个底层逻辑有待后续证实:茅台的市场价格,一定跌的比股价快。
但是随着市场价格的进一步承压,茅台这一轮的股价下行通道也难以避免会打开。
那么,时间拉的更长一点去看,未来茅台是否还有重回巅峰,甚至创造新高的想象力和空间呢?
两个点:一个是国内经济基本面的实质性恢复,另一个,就是国家是否在未来,还允许“酱酒文化”的存在。
一个很关键的经济逻辑在这里:茅台价格泡沫消失,被套牢的老登群体和资金,很大一部分是在体制内的,茅台的腐败润滑作用不用多说,那么,为什么国家要给这些老登解套套利变现的机会呢?
这里面的道道挺复杂,值得大家理性一点,静下心来思考体会一下。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写在最后:
对于茅台这个商品,真正的危机和风险,究竟是什么?
实际上,当下舆论环境中,除了对茅台酒价泡沫的一些抨击,最大的问题,还是茅台这个企业的傲慢态度。
中国的酒文化,长期以来是一种“服从性测试”。
以前的年代,酒量好的人更容易升职,身居高位后更愿意向下属推销酒文化:不喝这杯酒就是看不起我。
就形成了大部分人都爱喝茅台的假象。
90后、00后步入职场后,发生了变化。
一边是60后、70后的领导因为三高喝不动了,另一边是大部分90后、00后没有房贷的压力,根本不吃这一套。
大浪淘沙,剩下的爱喝茅台的年轻人,只是少数。况且他们还有啤酒、精酿、红酒甚至奶茶可以选择。
更为惊悚的是,90后、00后的人数比60后、70后少了1.1亿人。这意味着,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被动接受酒文化的同时,这届年轻人的基数接近腰斩了。
未来的茅台,如果国家还能给出那个“社交货币”的场景许可,以及茅台这个东西真的能在交易,生意维度上去打通一些关系,那么生存的周期还能延续。
不然,小黄鱼这样的东西,不是更有意思?
不吹不黑的说,当下茅台的价格还能撑得住,经销商这个环节承担了绝大多数的压力,而且还有那么一批对茅台价值认可,并且身居经济关键位置,具有决策权的群体在抬轿子。
但是小登们不接老登们的茬,不玩老登制定规则的游戏,这才是茅台这个特殊的商品,当下最大的危机来源和风险关键所在。
茅台的底是多少,现在说不好,其实茅台的炒作效应和赚钱表现降低以后,这个价格和绝大多数普通人也没有关系,但是茅台的价格泡沫出清这个事情,实际上更重要的,是折射出国内经济管理的思路和模式的转变。
人情世故,全球通用,但是酱酒管理,未来大概率是玩不转了。
茅台买的不喝,喝的不买这样的说法和现象,在经济下行,产业升级的阶段,绝对是一个魔咒。
所以,除了当下已经被利益深度捆绑的群体以外,大家应该如何去理解和看待茅台这个商品,应该有新的理解了吧?
不是茅台不好,不是茅台不香,而是属于这个东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以后或许还会有其他的类似“社交货币”出现,但绝对不会是白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