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27 08:11
沿河县回收烟酒 收购13年纪念茅台酒口碑好在建国之前,茅台镇有三个较大的烧坊,分别是华家人创立的成义烧坊,又称为“华茅”;王家人创立的荣和烧坊,又称为“王茅”;以及赖家人经营的恒兴烧坊,又称为“赖茅”。1951年,当地政府通过赎买、没收、接管的方式将成义(华茅)、荣和(王茅)、恒兴(赖茅)三家私营酿酒作坊合并,实施三茅合一政策。
1951年至1974年,张兴忠担任茅台酒厂第一任厂长。他是茅台酒厂的创始人之一,负责将成义烧坊、荣和烧坊和恒兴烧坊国有化,成立了贵州省专卖事业管理局仁怀茅台酒厂,奠定了现在茅台酒厂的基础。
1952年,国家举办第一届评酒会。虽然号称是全国评酒会,但只有19款白酒的样品被送到北京,在这19款白酒中评出了4款名酒,分别是山西汾酒、泸州老窖、贵州茅台和山西西凤酒。1957年,注册“飞天牌”商标,主要运用于出口。
茅台的困难时刻:
1963年,国家参加第二届评酒会,这次参赛的白酒遍布全国,共计100多款样品。在第二届评酒会中,茅台虽然再次被评为金奖,但仅仅位列第五名,当时按照分数排在前三的分别是五粮液、古井贡酒和泸州老窖。
七十年代,因为国内粮食紧缺,茅台酒厂的产量只有几百吨,长期处于亏损的状态。1975年,为了扩大茅台酒厂的产能,完成国家下达的生产任务,茅台酒厂在遵义北郊石子铺,建立了“贵州茅台酒易地试验厂”。茅台易地试验厂在1986年脱离茅台酒厂独立,就是后来的贵州珍酒酒厂。
1977年,为了扭转茅台酒厂亏损的局面,时任仁怀县委书记、县长周高廉出任茅台酒厂党委书记、厂长。在此之前,茅台酒厂已经连续亏损了16年,并连续15年未完成国家下达的生产任务。
茅台扭亏为盈:
周高廉到任后,重启陷于停顿的三车间,在最短时间内让其实现了投产。1977年茅台酒产量达到了了763吨,并且完成了当年的生产计划,并且当年基本实现收支平衡。
1978年,周高廉对茅台酒厂实行经济责任制,当年茅台酒产量首次突破千吨大关,结束了连续16年亏损,实现盈利6.5万元。1979年,茅台在第三届评酒会上再次被评为国家级名酒。
八十年代的白酒行业,仍然还是产量为王的时代。随着粮食产量的不断增加和,国内各大酒厂开始扩产,茅台也不例外。但是由于酱香酒酿造工艺和生产周期的原因,酱香酒较浓香和清香相比,产量方面还是要落后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