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这孵化延续期怎么理解呢?就是小鹅在出壳后的前三天还没有完全建立自身的消化系统,缺乏自温存活的能力,需要靠人为的维持近似于出壳时的高温,帮助其完成蛋黄的吸收。说得再通俗一点,就是小鹅从孵化过程中靠吸收卵黄营养到小鹅完全正常温度就可以适当的下调了,由1-3天的35-33度调至4-7天的32-29度,每天下降1度,第二周就可以调至28-22度。
一般出生6天以下的鹅苗适合的生长温度为28℃;7-14天的鹅苗适合的生长温度为25℃;15-20天的鹅苗适合的生长温度为22℃;21天以上的鹅可在正常环境下生长。饲料喂养需遵循喂食用量从少到多、喂食次数从多到少、从熟食转变成生食的原则。前期一般每天喂食5-6次,后逐渐减少次数至一天2次。雏鹅的选择。选择的雏鹅个体:要看孵化技术,要看雏鹅外貌特征:健壮的雏鹅,看上去带有品种的特点,绒毛颜纯正一直,清洁而有光泽。温度、湿度、密度。小雏鹅刚出壳以后,体质很弱。冬天温度低,要是鹅舍的温度不当,小雏鹅会被冻死。随着小雏鹅慢慢长大,温度可以适当降低。饲养雏鹅也要注意密度,单位面积不能养鹅太多,很容易发生争抢或者是吃不到的情况,不利于雏鹅的生长。
“种群”是一个类群、品系、品种或种属等种用群体的简称。种群选配是根据与配双方隶属于相同或不同的种群而进行的选配。种群选配,分为纯种繁育与繁育两大类,而繁育又可进一步分为育种性和经济两类:纯种繁育简称“纯繁”,是指在本种群范围内,通过选种选配、品系繁育、改善培育条件等措施,以提高种群性能的一种方法。其基本任务是保持和发展一个种群的优良特性, 增加种群内优良个体的比重,克服该种群的某些缺点,达到保持种群纯度和提高整个种群质量的目的。纯繁有以下两个作用。一是巩固遗传性,使种群固有的优良品质得以长期保持,并迅速增加同类型优良个体的数量。二是提高现有品质,使种群水平不断稳步上升。繁育简称“”,是选择不同种群的个体进行配种。不同品种间的交配常叫
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鹅病的发生是养好鹅的关键。内因(鹅体质弱)+外因(病原存在+适宜病原微生物生存条件)=鹅发病环境与鹅病发生有何关系?环境是鹅生存的场所,鹅从小到大,无时不处在一定的环境中,因此,环境是否适宜直接影响鹅的生长发育。比如,场地的大小决定养鹅的数量,因为不同日龄的鹅饲养密度是一定的,超出正常养殖密度,不仅不利于饲养,也不利于管理,还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另外,环境的卫生状况决定鹅是否能健康的生长发育,环境卫生搞不好,病原微生物大量孳生繁殖、寄生虫病的发生率就会大大提高,因此,养鹅者搞好养殖环境的卫生,才能减少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