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引起小鹅出汗湿背毛呢?
主要有两种情况:
第一是育雏的温度过低,小鹅出现扎堆造成的背部出汗;
第二是育雏室的温度过高,湿度过大,通风不畅造成的,特别是夏季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小鹅雏出汗可不是什么好现象,如果不能及时的采取措施,及时的改善状况,小鹅继而会出现啄毛现象,严重时个别鹅都有可能被啄死。
拔羽需要在温暖的晴天进行,而不应在寒冷的雨天进行。拔羽后,应给鹅群喂食,喝水并在运动场中休息。鹅不应在水中游泳,以防止细菌污染并引起毛孔发炎。拔羽后的第二天,可以下水,但要注意护理,避免日晒和雨淋。
二、除了温度是重点需要关注的事项外,育雏室的湿度也需要特别关注,温度过高、湿度过大,通风不畅,特别是夏季不加温都会超温,在这种情况下,也极易造成小鹅出汗。
大批死亡。湿度实践明,当鹅舍相对湿度超过80%,同时伴随温度不适时,鹅即出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挤堆、呼吸困难、拉稀、绒毛松乱等症状,突出表现是叨毛,严重时鹅整个头、颈和背部的绒毛被叨光。这样的鹅大多发育不良,生活力、抗病力减弱,日后容易成为僵鹅,失去饲养价值。饥饿缺水鹅饲料不当,吃不饱,易饥饿。刚出壳的鹅肌体含水分75%左右, 若24小时内不给鹅饮水,鹅就会因严重失水而迅速出现精神沉郁、两翅下垂、嗜睡、眼球下陷、部皮肤皱缩等症状。有害气体鹅对育室内的二氧化碳、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十分敏感。当环境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超过0.51毫克/立方米、氨气的含量超过21毫克/立方米、硫化氢的含量超过0.46毫克/立方米,鹅就会出现精神沉郁、呼吸加快、口腔黏液增多、食欲减退、羽
定期放牧鹅苗处于一周龄后,可以开始放牧,选择晴朗天气的上午和下午,将鹅苗赶出圈舍自由活动,每次的放牧时间不宜超过1小时,以免鹅苗受凉,后期要逐渐延长放牧时间,提高鹅苗的活动量。卫生防疫养殖鹅苗前要对养殖场地彻底,避免残留病菌和寄生虫,而且要对鹅苗卵黄抗体、疫苗等剂,避免出现害,造成大规模的死亡,并且养殖期间要定期为鹅苗提供红糖姜水,提高其抗病性。温度由于鹅蛋具有外壳膜、蛋壳、气孔和内壳膜等结构,孵化初期,种蛋受热慢,其次含脂率相对较高,加上中后期会产生大量的生理热,从而就会导致散热发生困难。所以在人们孵化过程中,施温的原则是:入孵前期高、中期平、后期略低,出雏时稍高。人们应当注意的是蛋温,应注意监测胚蛋温度。温度的掌握因气温、鹅蛋品种的不同而不同。
养殖环境想让鹅苗的存活率高,要将育雏室的温度保持在28度以上,鹅苗出壳一周后,每周降低1-2度,直到温度降至20-21度为止,让鹅苗逐渐适应外界环境,而且养殖期间要提供充足的光照,有利于为鹅苗补充钙质。合理饲喂鹅苗出壳的24小时内,要为其提供切碎的青草、泡软的米饭,5日龄到10日龄的鹅苗,则应该喂食精饲料和菜叶混合的食物,后期补充矿物饲料和蛋白质饲料,而且养殖初期要每天喂食8次,后期每天喂食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