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这孵化延续期怎么理解呢?就是小鹅在出壳后的前三天还没有完全建立自身的消化系统,缺乏自温存活的能力,需要靠人为的维持近似于出壳时的高温,帮助其完成蛋黄的吸收。说得再通俗一点,就是小鹅从孵化过程中靠吸收卵黄营养到小鹅完全正常温度就可以适当的下调了,由1-3天的35-33度调至4-7天的32-29度,每天下降1度,第二周就可以调至28-22度。
定期放牧鹅苗处于一周龄后,可以开始放牧,选择晴朗天气的上午和下午,将鹅苗赶出圈舍自由活动,每次的放牧时间不宜超过1小时,以免鹅苗受凉,后期要逐渐延长放牧时间,提高鹅苗的活动量。卫生防疫养殖鹅苗前要对养殖场地彻底,避免残留病菌和寄生虫,而且要对鹅苗卵黄抗体、疫苗等剂,避免出现害,造成大规模的死亡,并且养殖期间要定期为鹅苗提供红糖姜水,提高其抗病性。温度由于鹅蛋具有外壳膜、蛋壳、气孔和内壳膜等结构,孵化初期,种蛋受热慢,其次含脂率相对较高,加上中后期会产生大量的生理热,从而就会导致散热发生困难。所以在人们孵化过程中,施温的原则是:入孵前期高、中期平、后期略低,出雏时稍高。人们应当注意的是蛋温,应注意监测胚蛋温度。温度的掌握因气温、鹅蛋品种的不同而不同。
如果农民把种粮改为种草养鹅,则养鹅的收入比种粮要提高好几倍,只不过是种草养鹅比种粮累一些罢了。反季节养鹅。过去广大农民一直惯于春、夏季养鹅,秋、冬季节出售,利用夏秋季节青草茂盛和秋后利用收割后的茬地放牧饲养,以这样少喂料的方法来养鹅,从中获取经济效益。实际上秋冬季节养鹅经济效益更高,秋冬季节养鹅可采取种植饲料玉米,之后于9月份进行全株青贮,用青贮料喂鹅,这样就解决了冬季的青、粗饲料问题。经测算每0.067公顷饲料玉米可产青玉米秸6000-7000千克,按每只鹅每天采食0.75千克青贮计算,每0.067公顷饲料玉米经青贮后可供100只鹅吃90天,由于我国东北地区冬季漫长而寒冷,鹅为御寒羽绒质量好,产量高,而春季正是鹅源紧缺,鹅羽绒价比秋季高5倍。
鹅的培育。只对出壳后30日龄的小鹅的饲养,这是养好鹅,达到高产的关键阶段。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潮口”与开食鹅次饮水称为“潮口”,可促其食欲或使胎粪排除,一般是先“潮口”后开食,当鹅毛干爽并行走自如有啄食手指和垫料时便可开始“潮口”。(一般在出壳后24小时进行)可用饮水器边盛水边将鹅头压下,调教几次后其就会自由饮水,外界气温升高时,可放小鹅到饮水器“潮口”,每次两到三分钟。当小鹅可自由行走,有啄食现象时既可开食,开食时应喂切碎的青精混合料,喂料时应撒在干净的塑料布和竹席上,让鹅自由啄食,等小鹅吃饱后及时将小鹅捉住或赶入鹅舍内,让其休息。一周内的鹅白天喂料不少于7次,夜间补喂两次,少喂勤添。随着日龄的增长胃料的次数可逐步减少。在大群饲养时,对体质弱、发育缓慢的个体要及时分群喂养,多给一些青料好草,细心护理,等生长赶上后在合群饲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