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电缆回收 来看 开封二手电缆回收价格【137一8523一2773】加快水电供区农网改造升级。省水电公司将加大对岳西、太湖、潜山等县水电供区投入力度,加快农网改造,切实解决目前户均配变容量过小、低电压等突出问题,大幅提升农网供电能力。到2020年,水电供区农网保障能力争取达到所在县平均水平。2月25日,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总经理与国网直流公司总经理一行举行会谈。双方表示要共同努力,形成推进内蒙古境内“三直”特高压工程建设的更大合力,确保工程如期优质建设投产。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的统一部署,国网蒙东电力负责锡盟—泰州、上海庙—山东、扎鲁特—青州3条特高压直流输变电工程内蒙古段的属地协调和线路建设管理以及换流站“四通一平”、接地极及接地极线路建设管理工作。在内蒙古境内直流特高压工程前期属地协调及建设管理等工作开展中,国网蒙东电力与国网直流公司在特高压专业对接方面配合默契、有序高效,实现锡盟—泰州、上海庙—山东2条特高压直流工程顺利开工建设,扎鲁特—青州前期工作有序进行,促进了内蒙古地区直流特高压工程的快速推进,按期完成了直流工程建设的各项阶段性任务。2015年,国网蒙东电力印发公司一号文件,要求举全公司之力加快推进特高压工程建设,为特高压工程建设各项工作开辟绿色通道,相关建设人员以不怕累、不服输的干劲加快推进工程建设,创新工作思路,克服属地的非属地协调等诸多困难,高标准完成了各项任务。
国家发改委、能源局联合发布电6个电力体制改革配套文件,其中之一为《关于电力交易机构组建和规范运行的实施意见》。该意见指出,要以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电力市场体系为目标,组建相对独立的电力交易机构。不以营利为目的,在政府监管下为市场主体提供规范公开透明的电力交易服务。对于组织形式,该《意见》当时指出,交易机构可以采取电网企业相对控股的公司制、电网企业子公司制、会员制等组织形式。其中,电网企业相对控股的公司制交易机构,由电网企业相对控股,第三方机构及发电企业、售电企业、电力用户等市场主体参股。会员制交易机构由市场主体按照相关规则组建。最终,北京电力交易中心采取了由国家电网子公司的方式组建,广州电力中心则是由南方电网相对控股。对此,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上述两大电力交易中心采取的方式过于保守。在他们看来,最理想的方式应为会员制,使得发电企业、电力用户能与电网企业处于平等的地位,进行公平交易。曹寅表示,未来中国的电力市场是以中长期的电力期货交易为主,再配合现货的市场。其中,中长期的期货又分大宗期货和小宗期货。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三峡集团”)在缅甸首都内比都与缅甸电力部签署了羌达风电项目开发协议。协议签字仪式由缅甸电力部部长吴钦貌梭主持,三峡集团总经理助理陆国俊、缅甸电力部电力规划司司长吴艾山分别代表双方签字,中国驻缅大使馆代表、缅甸电力部主要司局领导出席并见证了协议签署。羌达风电项目是缅甸政府计划推进的第一个风电项目,也被中缅双方政府推荐作为中缅电力合作示范项目,其位于缅甸伊洛瓦底省勃生地区,首期开发装机30MW。羌达风电项目的开发将丰富缅甸能源结构,部分解决当地居民的用电问题。早在三年多前,即2012年8月,中国三峡集团与缅甸电力部签署谅解备忘录,其后出资完成了缅甸沿海四省邦(钦邦、若开邦、仰光省级伊洛瓦底省)风电规划研究报告及羌达风电项目可研报告,获得该四省邦风电项目的优先开发权,羌达风电场是其中的一个项目。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核工业集团董事长孙勤表示,践行核电“走出去”战略,中国力争2030年前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造约30台海外机组。
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牵头编制的两项配电网相关电力行业标准《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和《县域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于日前获批发布,新标准于2016年6月1日起实施。《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标准规定了我国110(66)千伏、35千伏及以下各电压等级配电网规划设计的技术原则,规范了供电区域、规划编制基础、负荷预测与电力平衡、主要技术原则、电网结构、设备选型、智能化要求、用户及电源接入要求等方面,提出配电网规划计算分析与技术经济分析相关要求,是指导我国配电网规划设计的纲领性标准文件。《县域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标准适用于县级供电企业中压配电网配电自动化规划、设计、建设和改造工作,详细规定了县级供电企业配电自动化系统架构、功能、技术要求以及馈线自动化实现方式等,在目前大中型城市已基本实现配电自动化覆盖的基础上,对于实现国家能源局提出的“十三五”末配电自动化覆盖达到90%以上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在未来配电网大规模建设改造及能源互联的背景下,两项标准的发布,将有助于持续提升我国配电网规划建设的精益化水平,适应分布式电源及多元化负荷的广泛接入,切实保障配电网建设的投资精准与效益最优。
为大力开展扶贫攻坚,市供电公司紧密对接政府贫困地区全面脱贫计划要求,编制贫困地区村级电网规划,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实施、一步到位”,形成“一村一图”规划成果。全年投资2.65亿元用于贫困地区电网规划建设,完成灵寿等4县、129个贫困村电力设施改造升级,新增10千伏配变容量8800千伏安、10千伏及以上线路428.82公里。和西柏坡输变电工程一样,今年,石家庄还将继续高质量推进重点工程建设,确保18项110千伏及以上工程按期开工、11项有序推进、18项竣工投运。比如,将紧密跟踪政府重点项目建设,完成石济客专、南绕城高速等配套19条线路迁改任务;确保500千伏桂山输变电工程,以及220千伏医药、留村工程,110千伏国贸城及轨道交通配套和平工程按期完工、投运;110千伏辛集大李等5项中央投资项目按期投运。在配电网发展上,市供电公司将全面推进2015年中央新增配电网改造升级工程,确保6月底前全部完工、7月底关闭项目。
充分认识建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目标的重要性。可再生能源代表未来能源发展的方向,是减排温室气体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建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目标引导制度对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建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制定各省(区、市)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目标,引导能源发展规划编制及实施,并建立相应监测和评价体系,有利于优化能源结构,有利于在能源规划、建设、运行中统筹可再生能源发展,有利于确保节能减排、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以及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明确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责任和义务。各省级能源主管部门会同本级政府有关部门制定落实本行政区域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划的工作机制,督促各地区加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工作。根据国家能源局制定的本行政区域的全社会用电量中非水电可再生能源电量比重指标,对本行政区域各级电网企业和其他供电主体(含售电企业以及直供电发电企业)的供电量(售电量)规定非水电可再生能源电量最低比重指标,明确可再生能源电力接入、输送和消纳责任,建立确保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的激励机制。各主要发电投资企业应积极开展可再生能源电力建设和生产,国家能源局对权益火电发电装机容量超过500万千瓦的发电投资企业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投资和生产情况按年度进行监测评价。
研究完善促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促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体制机制,建立可再生能源电力绿色证书交易机制。可再生能源电力绿色证书是各供(售)电企业完成非水电可再生能源发电比重指标情况的核算凭证。国家能源局会同其他有关部门依托全国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系统组织建立可再生能源电力绿色证书登记及交易平台,对可再生能源电力的经营者(含个人)按照非水电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核发可再生能源电力证书,作为对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确认以及所发电量来源于可再生能源的属性证明。可再生能源电力绿色证书可通过证书交易平台按照市场机制进行交易。根据全国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15%的要求,2020年,除专门的非化石能源生产企业外,各发电企业非水电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应达到全部发电量的9%以上。各发电企业可以通过证书交易完成非水可再生能源占比目标的要求。鼓励可再生能源电力绿色证书持有人按照相关规定参与碳减排交易和节能量交易。可再生能源电力绿色证书具体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调节各省用电缺口及盈余,优化西电东送工程。由于我国电力资源分布严重不均匀,国内各省份之间的用电缺口和盈余差距非常大。一直以来,我国积极建设西电东送工程来将西部富余的电力资源输送到沿海地区,以平衡各省之间的供需差异。然而传统的西电东送工程由于一般采用点对点输送模式,非常依赖国家的规划,并且在供电方和受电方平衡再次打破之时很难做出及时的反应。如果通过电力交易中心进行协调,可以让西电东送工程更加灵活,不仅可以通过市场随时调节送电比例,也可以让更多的受电方和供电方参与其中。促进清洁能源消纳,缓解弃水弃风弃光现象。我国清洁能源目前面临着较为严重的消纳问题,弃水、弃风、弃光现象普遍存在。三弃现象在十二五期间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缓解,其主要原因为省内供需不平衡、外送通道受限以及与传统化石能源不协调。本次交易中心的主要职责是协调跨省区交易,为清洁能源的消纳提供了更多的渠道。
在营销手段上,市供电公司也将构建“互联网+电力营销”互动服务体系,试点开展用电业务线上受理,建设24小时智能自助营业厅,实现实时电量查询、业务办理告知等服务功能。搭建电子化服务渠道,推广银联、支付宝等在线交费业务20万户,微信、手机客户端、95598网站互动服务用户总数超过30万。构建线下网络化服务体系,实现由“客户上门”向“服务上门”转变。与此同时,推进电网智能化发展。加快配网自动化建设,完成368个站所和491台柱上开关智能化改造,6月份实现二环内配电自动化实用化。丰富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功能,加速用采终端升级改造。推广无人机、智能巡检机器人等智能技术。各省(区、市)、新疆兵团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各派出机构,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中国神华集团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华润集团公司、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中国广核集团公司、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
在童光毅看来,这些政策为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发展新思路,同时将成为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实现互联互通的重要理论依据。除此之外,他认为实现充电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还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首先,做好充电互联互通的顶层设计。“这需要从三个层面完成。”童光毅表示,所谓充电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就是充分的发挥充电设施的利用效率,最大程度地为用户提供充电的便利,实现已建充电桩、各个运营商之间信息的共享、共用,确保做到:桩找得到、充得上、能支付。这是对充电互联互通的一个基本思路。具体来说有三个层次,第一是硬件层面上要确保充电接口的物理与电器的互联互通;第二是要确保交易结算的互联互通;第三是充电服务信息的互联互通。其次是创新机制,从机制和体制上系统的保证充电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童光毅指出,想要从体制和机制上保证以上三个层面的互联互通,首先要确保充电硬件的互联互通,就是说要有统一的标准。目前在国家标准委的大力支持下,四部委已联合出台了5个充电基础设施的硬件接口标准等相关文件,这就使整个硬件的接口标准体系基本趋于完整。同时他透露,2016年3月份和6月份,还将有8个详细标准出台,这将促进我国形成在充电基础设施有效应用和推广方面的系统性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