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枸橘,别名:铁篱寨、臭橘、枸橘李、枳、臭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多栽培于荒地、路旁,或作庭园绿篱。陕西、甘肃、河北、山东、江苏、安徽
枸橘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茎无毛;分枝多,小枝呈扁压状。茎枝具腋生粗大的棘刺,长1~5cm,刺基部扁平。叶互生,三出复叶;叶柄长1~3cm,宽2~5mm;顶生小叶倒卵形或椭圆形,长1.5~6cm,宽0.7~3cm,先端微凹或圆,基部楔形,边缘有不明显小锯齿;侧生小叶较小,椭圆状卵形,基部稍偏斜,幼嫩时在主脉上有短柔毛,具半透明油腺点。花白色,具短柄,单生或成对生于二年生枝条叶腋,常先叶开放,有香气;萼片5,卵状三角形,长5~6mm;花瓣5,倒卵状匙形,长1.5~3cm,宽0.5~1.5cm;雄蕊8~20或更多,长短不等;雌蕊1,子房近球形,密被短柔毛,6~8室,每室具数枚胚珠,花柱粗短,柱头头状。柑果球形,直径2~5cm,熟时橙黄色,密被短柔毛,具很多油腺,芳香,柄粗短,宿存于枝上。种子多数。花期4~5月,果期7~10月。 多栽培于荒地、路旁,或作庭园绿篱。陕西、甘肃、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均有栽培。品种考证
据考证,唐宋以前所用枳实的原植物即为本种
(参见“枳实”条)。枸橘之名始见于《纲目》,称:“枸橘处处有之。树、叶并与橘同,但干多刺,三月开白花,青蕊不香,结实大如弹丸,形如枳实而壳薄,不香,人家多收种为藩蓠,亦或收小实,伪充枳实及青橘皮售之,不可不辨”其描述及附图与本品相吻合,同时也说明枸橘在明代已视为枳实的伪品了。
、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均有栽培。
枸橘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茎无毛;分枝多,小枝呈扁压状。茎枝具腋生粗大的棘刺,长1~5cm,刺基部扁平。叶互生,三出复叶;叶柄长1~3cm,宽2~5mm;顶生小叶倒卵形或椭圆形,长1.5~6cm,宽0.7~3cm,先端微凹或圆,基部楔形,边缘有不明显小锯齿;侧生小叶较小,椭圆状卵形,基部稍偏斜,幼嫩时在主脉上有短柔毛,具半透明油腺点。花白色,具短柄,单生或成对生于二年生枝条叶腋,常先叶开放,有香气;萼片5,卵状三角形,长5~6mm;花瓣5,倒卵状匙形,长1.5~3cm,宽0.5~1.5cm;雄蕊8~20或更多,长短不等;雌蕊1,子房近球形,密被短柔毛,6~8室,每室具数枚胚珠,花柱粗短,柱头头状。柑果球形,直径2~5cm,熟时橙黄色,密被短柔毛,具很多油腺,芳香,柄粗短,宿存于枝上。种子多数。花期4~5月,果期7~10月。 多栽培于荒地、路旁,或作庭园绿篱。陕西、甘肃、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均有栽培。品种考证
据考证,唐宋以前所用枳实的原植物即为本种
(参见“枳实”条)。枸橘之名始见于《纲目》,称:“枸橘处处有之。树、叶并与橘同,但干多刺,三月开白花,青蕊不香,结实大如弹丸,形如枳实而壳薄,不香,人家多收种为藩蓠,亦或收小实,伪充枳实及青橘皮售之,不可不辨”其描述及附图与本品相吻合,同时也说明枸橘在明代已视为枳实的伪品了。